(一)关注对建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评价
学校体育价值观的基本问题是对体育运动锻炼根本目的的认识问题。就现今的学校体育思想而言,把学校体育价值观划分为手段论体育观与目的论体育观。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新的教育理念的出现,单一、机械、呆板的手段论体育必将逐渐消失,而更多的是强调运动本身之外的其他社会目标和运动主体的人本身,强调人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达到自我满足与自身发展。
(二)关注对学生主体参与程度的评价
传统的体育课过于注重教师对教学的设计、组织和教法的运用,教师是知识、技术的传授者,学生在教师的统一口令下进行练习,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机会很少。因此,体育课上学生被动地“走着过场”,“学完丢光”的现象普遍存在。强调对学生主体参与程度的评价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前提,它对体育教学改革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
(三)关注对心理素质培养方面的评价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界定的健康定义包括:一是身体没有疾病;二是心理要健康;三是社会适应能力强。新的健康观念在《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中有了充分的体现,因此,过去单纯以生理指标进行的教学评价不全面,应加强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用和教师的语言中体现心理素质及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评价。
(四)关注教学效果中养成教育的评价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和习惯是体育教学一直追求的目标,但教学中落到实处的较少。受大纲、教材、传统教学模式的约束,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习惯是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抓住课程、教材改革的契机,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使课堂教学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总之,体育教学评价的重心应从关注“教”到关注“学”,“以学论教”的体育教学评价模式更加关注学生在教学中做了些什么,说了什么,想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和感受到了什么等等。在课堂中只要体育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机会,学生在教学中就会获得充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