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团中央共同发起的“阳光体育与祖国同行”冬季长跑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特别是学生家长,对此活动褒贬不一,众说纷纭。
笔者不仅表示赞同,而且还要为“长跑”活动击掌叫好。
在现行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学习成绩和升学率,成为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唯一标准。于是,德、美、劳、体等,成为学校教学的“附属品”,常常被各类文化课挤占,沦落到了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于是,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都是“高学历低技能”或“高分数低素质”。
有的学生从不参加劳动,生活自理能力极差,考入了高校,还要家长陪护;有的学生缺乏体育锻炼,要么骨瘦如柴,弱不禁风,要么又矮又胖,活脱脱一个“相扑”选手的标准体形;近视眼更是相当“普及”,且呈低龄化的趋势。
试想,一个不具备健康的思想品德、健全的体魄和生活自理能力的高材生,能给社会和家庭作出多大的贡献?教育等相关部门似乎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展“长跑”活动,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当然,仅仅将“长跑”纳入日常教育教学计划是远远不够的。单就体育而言,运动项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应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有的学生天生就厌恶跑步,更何况是“长跑”,学校不能因为其不参加“长跑”就课以处罚吧?
笔者认为,还是将“体育”纳入日常教育教学计划比较全面,“长跑”只是其中的一项,是“选修课”,而不是“必修课”。与此同时,将德、美、劳等所谓的“副科”,均要纳入日常教育教学计划,不能厚此薄彼,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长跑”活动,打响了素质教育的发令枪。愿中国的教育事业,迈向又好又快的发展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