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教学改革多点勇气 拼命习题并不等于求知

--------------------------------------------------------------------------------
点击次数:4986  发布时间:2008-9-24 11:21:06

  (记者苏军)基础教育的改革,令上海中小学名誉校长牵挂。在日前举行的上海市中小学名誉校长座谈会上,15位名誉校长畅所欲言,为基础教育的走向把脉,“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不能头绪太多,更不能把学生培养成应试的机器,拼命做题不等于求知。”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语文特级教师于漪的肺腑之言,引来一片热烈的掌声和强烈的共鸣。
    
    这些名誉校长长期从事中小学教育,担任学校行政领导多年,见证了上海基础教育发展的历史。正因为有这一番不凡的经历,又因为他们离开校长岗位后仍然关注教育,因此,他们的发言击中时弊。
    
学校地位和影响力面临下降
    
    于漪认为,“过去基本上是关门办学,学校的影响力很大,学雷锋的活动可由学校扩展到校外,影响社会。而如今,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学校的影响力在下降,相反社会对学校的影响则日益增大。现在的教育面临来自方方面面的严峻挑战。教育不好搞,教师不好当,已成为普遍现象。”复兴中学名誉校长姚晶指出,现在提出学校要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个方向是正确的,但是这样的人才要从小学到高中有序地进行阶梯式培养,从这个角度说,学校的任务比以前要来得艰巨,办学的视野也必须拓宽。
    
学业负担重成为“顽疾”
    
    针对当前社会和一些学校存在的现象,于漪一针见血地指出:“头绪太多,什么东西都进课堂,简单问题变得复杂化。坦白地说,现在德、智、体全面发展,做起来有困难。莫名其妙的机械训练,铺天盖地的社会办班,使一些人赚了钱,而使学生身心疲惫。”她举例道:“一个小孩,一个学期有9次外语考试,都是在校外办学机构考的。其实拼命做习题并不等于求知。”一师附小名誉校长倪谷音也说,学校坚持“愉快教育”,就会经常受到来自家长和社会的压力,家长的意志和价值取向往往深刻影响孩子的学习,他们在学校之外给孩子安排的大量补习或培训,有的非但没有意义,而且让有的孩子滋生了厌学情绪。
    
    于漪强调说:“基础教育是影响终身的教育,面广量大。基础教育搞好了,大学教育才有希望。科教兴国,教育是底子,需要厚、正和扎实。现在有些事情,不该做的做了,要做的又不作为,错位得很厉害。教育要出人才,要尊重规律,要把复杂事情简单做,简单就是智慧。”
    
教学改革要多点勇气
    
    一种声音难以形成“大合唱”,教育教学改革同样如此。尽管“二期课改”已覆盖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但真正落实并非易事。于漪指出,实施二期课改困难不小,因为大家的核心观念尚不清晰。过去是以知识传授为本,现在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把学生当成人,这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并不容易。有的学校一发生学生运动骨折,便索性规定学生下课不准出教室,体育活动落实到学校绝非易事。她着急地说:“孩子没有健壮的体魄,还会有什么?”要把学校办成真正的学校,不是办超市,也不是开商店。教师要一身正气,为人师表。
    
    长期从事学校美学教育的上师大附中名誉校长张世定认为,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必须在学校活动中得到全面贯彻,要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长度和学校适应社会的宽度来认同课改。课改有难度,有些困难是因为走样造成的,这不应妨碍我们的信念。
    
    许多名誉校长希望教育行政部门在教育教学改革上再拿出点勇气和力度,与其让社会一些办学机构左右学生,倒不如尝试新的改革让学生各展所长,有一个公平和谐的成长环境。
 


—— 信息源自:文汇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