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珩教育与科学技术思想”研讨会今天在长春理工大学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母国光、杨雄里、闻邦椿、邹广田,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立伟、姚骏恩、王兴治,以及来自国内光学界的部分专家学者,共同学习研讨王大珩院士的教育思想与科学思想。
王大珩院士是我国光学事业的奠基人,“两弹一星”元勋,著名科学家。在科技领域,他创建了中国光学的摇篮——长春光机所,并带领科技人员完成“八大件”研制,使我国的光学工程开始从仿制走上自行设计制造的道路;他和龚祖同先生为我国炼制出第一锅光学玻璃,填补了我国的空白;他领导研制出大型光学跟踪经纬仪等,为“两弹一星”作出卓越贡献;1986年3月,他与陈芳允、杨嘉墀、王淦昌等科学家向中央提出“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技术发展的建议”,得到邓小平同志批准,后形成了“863 计划”;1992年,他与张光斗等5位学部委员向国家建议成立中国工程院,使我国工程界有了最高学术荣誉机构。在高等教育领域,他主持创办了长春光机学院和哈尔滨科技大学,并扶持浙江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建立了光学仪器专业,为中国光学事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他提出的“对内实现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办学思想,与现今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出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一脉相承。
研讨会上,母国光、周立伟、杨雄里院士和姜会林教授分别发言,就王大珩的教育与科学技术思想进行交流与探讨。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王大珩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诸多论述与建议,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他提出的“实践求是、审时度势、传承辟新、寻优勇进”的科学发展观点,以及着力培育优秀光学人才、大力推进中国高科技发展的亲身实践,都是我国教育界和科技界的宝贵财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王大珩的教育与科学思想,对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事业不断发展和进步,仍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