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教育“提速”与教师“提质”

--------------------------------------------------------------------------------
点击次数:4239  发布时间:2008-9-16 11:28:40

    ●教育质量,说到底就是教师的质量,有怎样的教师,就会教出怎样的学生。凡是成功的教师,无不以人格之光烛照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

  ●面向未来的教师必须是爱学生、爱教育,具有国际视野,大气淡泊不急功近利的人,既有浓厚的人文精神又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还有高超的教育智慧和教育技能。

  2008年9月1日,这一天中国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全免除学杂费。这个里程碑的背后,是中国教育发展前所未有的大提速:2004年,启动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7年春,免除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2007年秋,实施新的高校和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

  教育的“提速”,自缘于党“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思路,从中更折射了党和政府踏着公平的基石,为民族未来奠基的中国教育事业孕育新的希望的坚强决心。

  教育“提速”未有穷期,作为教师自须珍视机遇、顺应时势、立足自我、注重“提质”,去共同书写中国教育气势恢宏的伟大篇章。事实上,这也是教育按照自身的逻辑、自己的规律演绎与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教育质量,说到底就是教师的质量,有怎样的教师,就会教出怎样的学生。凡是成功的教师,无论他是大学、中学、小学乃至幼儿园的教师,无不以人格之光烛照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小学特级教师陶淑范曾说过:“我把一生献给孩子们,我深感其乐无穷,很有价值。在小学教育的田野耕耘收获,让我一生充实。”一个优秀教师也一定会把教育事业看作是自己的生命,而一个把教育事业视为自己生命的教师,则自能凝聚人格魅力,自能牢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德要求,以“高山仰止”的形象,以高尚、完美的人格,去教育学生,感染学生,打动学生,从而赢得学生的尊敬,提升良好的无以替代的教育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高尚的师德,正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优质教育资源,培育好、开发好这种资源,才能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接受未来中国教育改革的挑战。

  教师人格魅力,固然是其思想、道德、行为、举止、气质、风度的集中表现,但同时更是其知识、能力等因素的综合体现。必须看到,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需要广大教师树立“书山远途勤为径,教海茫茫苦作舟”的勇气和信心,因人制宜,因材施教,锐意改革,探索创新。亦就是说,为教师者必须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在研究教材和研究学生上下功夫,从而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真正成为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人。对每一位教师来说,必须认识到,学生们的未来和其身心的健康成长就把握在自己手中。进入21世纪,全球都在关注教师队伍质量提高的问题,除了职业素养,便是教师的专业水平,这从更大的范围证明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应该与时俱进地加以提高。著名全国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过:“教师教学生涯中最令人悲哀的是原地踏步、裹足不前,五年、十年一个模样。为此,教师自己一定要悉心寻找不断前进的突破口,哪怕处在教学中的‘高原’,也要克服‘高原现象’,有新的进展,教师身上要有时代的年轮,跟随着时代奋力前进。”

  教育的“提速”也呼唤和造就“面向未来的教师”。而面向未来的教师必须是爱学生、爱教育,具有国际视野,大气淡泊不急功近利的人,既有浓厚的人文精神又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还有高超的教育智慧和教育技能。这就要求我们的广大教师必须更新知识,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我,超越自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知识爆炸”时代的来临,创业社会的到来,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都使传统的教育和学习模式面临严峻的挑战。所以,教师要给学生鲜活的“一杯水”,自己就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注入“时代活水”,做到“长流水,不断线”,从而在实现提升自我的同时提升学生,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要“提质”,还必须志存高远,敢争一流,艺术大师刘海粟说过:“人要有第一等的正气,第一等的襟怀,第一等的追求。”在这个充满竞争又充满生机的现代社会里,每个教师都应树立起“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之高翔”的生命追求,都应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标誓不休”的坚韧,都应保持“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勇气,以执著的精神,无畏的品质,冲天的干劲,勇立时代潮头,把人生融入教育事业。古人说得好:“争乎其上,得乎其中;争乎其中,得乎其下”,如果一个教师把奋斗目标定位在当一流教师上,即便不能如愿以偿,也不会低于二流教师的水准。反之,则不然。

  前不久,从报上读到一篇“名师赋”,其中有这么一段:“今日中国,全民重教,社会尊师。教师职业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勤学不止,精教不止,大音可期,龙门可跃也。”这是不是可以视为对教育“提速”与教师“提质”及其互动效应的简要概括和生动诠释呢?
 


—— 信息源自:红网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