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三性并茂”:幼儿需要的阳光教育

--------------------------------------------------------------------------------
点击次数:3007  发布时间:2008-9-12 11:22:12

    本文所说三性”是指“天性、心性和个性”。天性指自然对人发展的规定性,也是人身上的自然属性。心性是指自我本真、自我认识、自我发展及其维持社会关系和谐的个人品质,即“真性情”。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阳光教育”,顾名思义,只有当每一个幼儿内在的幸福感在早期建构达到完善之时,整个社会也就拥有了阳光生命,进而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这种社会环境再反哺个人内心,从而真正达到和谐统一。这种和谐统一,就是“阳光教育”的本质。

    要使这种阳光教育的本质在实践中得以彰显,首先要将幼儿是否能获得幸福放在首位。教育是指向人未来的事业,幼儿教育是这个事业的“启蒙工程”。那么,幼儿教育到底应该给孩子些什么东西,让他们会受用终生?我们认为要给孩子们获得幸福体验的心理力量。孩子的幸福来自于孩子的需要,而不是成人的需要。比如孩子喜欢玩水、玩泥巴等,这些活动能让他产生成人无法替代的快乐与幸福体验。但成人却认为孩子所学知识越多越好、所练技能越强越好。钢琴、画画、书法、舞蹈、外语等诸多学习就这样被家长灌输给了孩子。因此,我们提出“儿童第一”的教育原则,即要求教育不以任何人的愿望与要求来取代儿童自己的愿望与要求,将儿童的需要、情感、快乐放在第一位,儿童成为教育的真正首席。其一,儿童的成长需要受到了尊重。人的需要被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等等。而幼儿的每一层次的需要都有其特殊性。比如,幼儿的生理需要就是一些吃喝拉撒的小事情,得不到及时满足就不高兴、不幸福。再如,每个孩子都有集体归属需要,当孩子在班级独自讲故事时,需要来自小伙伴、教师的支持。如果不能及时给予他掌声与鼓励,可能就会使他垂头丧气、感到失落。满足了孩子的这些需求,也就实现了“儿童第一”的教育原则。其二,儿童活动的方式受到了尊重。在整个幼儿时期,游戏是他们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孩子们的好奇心、好问心、爱创新、爱动脑筋的习惯得到发展,另一方面孩子在游戏中学会了遵守游戏规则、分担责任、克服困难、谦让合作。随着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社会知识、心理知识的增多与丰富,其各种心理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积极适应他人、适应集体、适应任务要求的心理品质也逐渐发展起来。

    其次,在阳光教育中,天性、心性与个性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天性是阳光教育的基石,是人发展的内在潜力与前提。心性是天性的外延,是阳光教育的内核。即是在“人之初,性本善”的天性基础上,通过内心的不断丰富、调节、修正来完善自我,从而形成生命中所有美德的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监控与评价。而个性,则是前两者获得与展示的载体,是阳光教育的象征。因此,“三性并茂”的阳光教育,就是让幼儿在葆有天性的基础上,从心性的和谐发展中寻找符合个性特征的生命平衡点。在这种教育理念下培养的幼儿,天性才能自然纯正、心性才能敏锐明利、个性才能和谐健康。也就是说,“三性并茂”的阳光教育是人性和谐统一的教育。

    那么,如何进行“三性并茂”的阳光教育呢?

    其一,葆有天性。天性是指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潜能。因此,正确权衡天性与教养在儿童发展中的关系,是培养幼儿各种能力的关键。为此,要尊重与遵循并重。所谓尊重,就是要认同幼儿的先天属性。教育者不要永远指挥幼儿的双手,否则他们的头脑将变得无用、愚钝、僵化。“遵循”是指教育应当遵循孩子的“语言”,顺应孩子金子一般珍贵的好奇心,而不应轻易打压。遵循并不是完全地放任,而是在顺应的前提下适当地引导,充分利用周围的有利条件,培养心智能力结构的张力。因此,教育工作者要理解幼儿,在掌握幼儿不同阶段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观察幼儿的情绪与行为。这样就会发现,原本在你眼里幼儿所犯的错误,其实是你对幼儿的误读;原本在你眼里幼儿那么幼稚、可笑的行为,其实是这个阶段的幼儿探索未知世界的方式。要使天性与教养互动。尊重幼儿的天性并不是无条件的,而是要以正确的引导为前提。在葆有天性的同时,注重对幼儿的教养。这就是所谓的“互动”模式:天性决定教养的方式,教养诱发天性的发展与成熟。正确的教养应该没有刻意雕琢修饰的痕迹,而是在清新自然中得以实现。对天性的顺应其实就是对生命的呵护,学习的目的是让幼儿发现自己的潜能,而不是“牺牲”天性。

    其二,启蒙心性。我国传统儒家思想认为,“心性”衍生出“德行”,而德行是一个人品格的保障。使幼儿从小就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应该从“心性”抓起。在天性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幼儿的“精神家园”应该随之建立。幼儿的精神世界是需要启蒙的火炬点亮的,启蒙儿童心性的智慧火炬有两把:道德与知识。

    其三,注重个性。培养个性要把握“度”。可以说,个性是孩子天性和心性的结合与升华。因为天性的纯朴所以让生命变得多彩,因为心性的端正所以让生命保持纯洁,而这二者结合,恰恰就是一个孩子的个性。个性的正确培养,关键是一个“度”字。并不是所有的个性都有利于幼儿成长,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的正确引导,促进幼儿的个性在有利、合理的范围内健康发展。培养个性强调磨练。家长的溺爱及教师的限制不仅阻碍了幼儿的个性发展,影响了他们的想象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而且还容易养成“依赖”和“恃宠而娇”的性格。因此,要想让幼儿的个性健康,就要让幼儿学会独立观察、独立思考、独立决策、独立行动。幼儿只有经历过生活,才能在生活的过程中磨练出自己的性格。家长与教师要做的,就是在适当的范围内给幼儿自由,让他们运用先天的敏感和后天所学的知识去认识身边的世界。培养个性要以尊重为本。针对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实行尊重差异、尊重需要、尊重习惯、尊重表现、尊重错误的“五尊重”教育。尊重错误,即不要将孩子原本的顽皮、淘气或天性误解为错误,而是要以孩子的年龄为起点看待孩子的错误。

    幼儿的生命,正是早上那一缕和煦的阳光。“三性并茂”是对生命的奠基,“阳光教育”是对幼儿的承诺。以天性的纯真让幼儿释放本真,以心性的高尚让幼儿明辨是非,以个性的独特让幼儿飞扬神采,这就是“三性并茂”的教育所应该带给幼儿的。

 


—— 信息源自:光明日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