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开学以来,中小学生轻视生命的例子时有耳闻,让人心情沉重。有老师感慨,课堂上反复教导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但还是发生了不幸,生命教育该怎么搞?笔者想到,正在举行的北京残奥会不正是很好的教育载体吗?
北京残奥会上,许多镜头让人感动:11岁女孩李月,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左腿。开幕式上,她右脚穿着红舞鞋,在夜空中曼妙起舞。盲人柔道运动员郭华平在决赛中获胜,当裁判给出判定她获胜的手势时,全盲的她还没有意识到,直到听见教练欢呼,她才开心得跳起来;短跑比赛中,盲人选手在领跑员协助下狂奔;泳池里,运动员独臂划水,奋力向前;双腿截肢的自行车选手用运动假肢拼命踩着踏板,挥汗如雨……赛场上,运动员们每一次入水、每一次出发、每一次挥拍、每一次救球、每一次用肩膀去擦拭球桌上的汗水,都触动了观众的心弦。
我们的孩子常会为学习压力大、与父母沟通不畅、人际交往受阻等原因,整天闷闷不乐,抱怨生活,严重的甚至轻视生命。残奥会上运动员的乐观、坚强和拼搏精神,让人体味到生命的尊严与壮美。老师和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收集运动员成长故事,了解他们如何战胜困难,战胜自我,为这份生命的壮美寻找注解。
相信,我们的孩子会自然而然地反观自身:和残奥会运动员相比,我们拥有健全的身体,我们为什么要怨天尤人,我们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生命如此美丽,应加倍珍惜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