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起草调研组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承载着众多的希望,确立了课程目标、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管理方面的六大目标,尤其是致力于向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转变,这是令人欣慰的。最近,《高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工作组深入高中课改实验区进行调查研究,走访了一些已完成培养04级高中学生和正在培养05级高中学生的普通高中,就新课程实验教学及实验室建设等问题与相关任课教师、实验教师、学校校长、教研室人员和教学仪器装备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座谈,其中反映出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经笔者整理后在此呈现出来,仅供参考。
一、实验教学有被弱化的趋势。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靠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活动来完成,而学生分组实验正是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调研时,当我们问到“课改前后比较,学生的动手机会或在实验室进行实验的时间是变长了还是变短了”这个问题时,大多数学校的回答是:变少了。有的教师反映,学生一个学期仅有一次机会进实验室做实验。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新课改的理念比较淡薄。有位校长介绍情况时就说,“聪明的学生就不用做实验”。看来,这位校长对新课程的课程实施目标的理解有很大的偏差。
缺少足够的课时。据反映,实施新课程后,课时压缩,同时知识容量加大,导致学生分组实验的时间被挤占,加上课本内容的编排也不便于安排实验;还有的教师认为探究性实验比传统验证性实验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从而会影响教学进度,不做实验也就顺理成章了。这些因素最终导致“分组变演示,演示变课件”的现象。
必做实验规定不明确。一方面课程标准没有明确学生必做的实验项目,另一方面学校面临高考的升学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实验流产是自然的。例如,原教学大纲中规定,高中物理学科必修加选修的演示实验101个,学生分组实验22个,其中必修部分学生分组实验为16个;高中化学学科演示实验61个,学生分组实验25个,其中必修部分学生分组实验为12个。而新课程标准没有明确规定哪些实验是学生必须做的。从理想的层面来讲,这给予学校或教材编写单位具有较大的自主空间,对改变教材单一或教学千人一面的局面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从操作层面讲,这恰恰给那些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学校不做实验开了绿灯,加上我们命题的水平目前尚不能区分学生是否做过实验,因而教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就成为最有效的攻略,学生不做实验也就不足为奇了。
实验条件不足也是重要原因。现有的高级中学仍有一半的学校实验室间数或面积不达标,仪器设备的配置也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学科实验室建设的结构矛盾突出。如高中生物学科在新课程中的实验量几乎翻了一番,但实验条件不足,尤其是新增的分子生物学内容,其实验设备昂贵,消耗的药剂也价格不菲,鲜活材料采集不易,只好不做了事。
二、实验室管理薄弱,潜伏安全隐患。
高中的实验室应该都有毒品柜或危险品柜,而且是双人双锁,即柜子上有两把锁,分别由两个人保管钥匙。但实际上,多数学校的危险品没有放置于危险品柜中,而是放置于普通药品柜中。
有的实验室的仪器摆放得井井有条,擦拭得一尘不染,但是不少仪器配件不全。尤其是威尔逊云雾室和高温扩散云雾室放射源的保管,除少数学校放在配套的铅盒里外,多数学校的放射源要么裸露在外面,要么丢失。个别学校甚至将威尔逊云雾室随意放在会议室的一个角落里,而放射源则不知去向。这些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种:
实验室管理不被重视。除了少数学校外,实验教学历来不被重视,这种认识上的错误至今很严重。不重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不重视实践环节,同教育的功利性目标有关。学校追求升学率和升入名牌大学的比例、家庭追求荣誉感、学生追求“敲门砖”是普遍的现象,说到底与高考制度和选拔人才的机制有关,结果导致我们的学生背实验,学生动手的能力很差,学生的创新精神减弱,“唯书”、“唯上”、只求标准答案。有位教师说得好,课程改革就是要加强实验,加强实践环节,如果不是这样,课改就没有意义,我们过去的“应试”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了!
实验教师的水平十分有限。有一种普遍的看法,认为实验教学可有可无,那么实验教师的水平就可高可低,造成了实验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参差不齐。现有的实验教师有的来自教不了所谓正课的教师,有的是凭各种关系调入的照顾对象。有教师反映,有些实验教师只能是仓库管理员,根本不能给学生提供辅导和帮助。上述有危险品柜而没有将危险品放于其中的现象,表明不少实验教师知识结构和水平没有达到应有的要求,亟需教学仪器的性能与保管、药品的性质、实验室管理、试剂的配制、实验方法和操作规程等方面的培训。没有实验教师水平的提高,就没有教学模式的真正转变。
实验教师的待遇得不到保障。实验教师被列为教辅人员,这是课程改革前的产物,也是导致实验教师成为教师队伍中“弱势群体”的重要原因。要从根本上转变实验教学现状,必须同等对待实验教师,提高他们的待遇,包括有毒有害工作环境的补贴、职称评定等。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只有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才能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
三、教学仪器设备的产品质量正在下滑。
“现在的产品质量不如以前的”、“价格上去了,质量下来了”……这些都是实验教师的反映。例如,新购进的物理实验使用的直流电流表、直流电压表、灵敏电流计等产品首次使用就要损坏30%;有的“牛顿管”抽不了真空,根本做不成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产品质量为什么会越来越差?
只讲价格,不看性能。目前的教学仪器主要是通过招标采购的,招标主要指标是价格,加上主持招标者为了获得“少花钱、多办事”的“政绩”,经常是谁的价格低就招谁的。投标者为了中标只有相互压价。企业中标后是不会做赔本买卖的,只有以降低成本、降低质量来换取利润,即使是声誉较好的企业,也不得不如此。
只谈共性,不讲个性。教学仪器是商品,具有商品的一般属性,但教学仪器又是教学资源,是以实物方式呈现的教材,不同于通用的办公设备和工具,更不是普通的办公用品。教学仪器的使用对象是既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又不会使用它们的学生,因而教学仪器的安全性、科学性和耐用性是其他消费品不可比拟的。我们不少地方政府所指定的招标机构忽视了教学仪器的专业性,有的甚至把教学仪器的招标当作人人都想吃的“唐僧肉”,导致相当一部分教学仪器招标工作交给那些不懂教学的人和不懂教学的机构,或是聘请那些不懂教学仪器专业特点的“专家”,最终只能购来一些“废铜烂铁”。
标准缺位,无章可循。教学仪器行业标准化建设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目前,已发布的教学仪器的通用标准和产品标准共计388个,但义务教育阶段教学仪器的品种有2153种之多,尽管其中一些产品可以执行国家或其他行业标准,但仍然还有相当数量的教学仪器产品没有行业标准,这给招标标书的制订带来很大的困难,也给关系户大开了方便之门。制??顺是制约技术标准制定、修订速度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导致教学仪器质量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以上反映的问题,希望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