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后勤正规化建设,设施是重点,管理是关键,人才是根本,这是实现后勤正规化的前提和保证,没有这个先决条件,没有高素质的人才保证,再好的“硬件”也难以形成保障有力,后勤管理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随着消防部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后勤人员编制少、保障性事务多,专业人才缺乏、岗位人员流动性大,后勤人员能力水平与现实管理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日益明显,因此,坚持解放思想,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培养一支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高素质后勤人才队伍,是确保各项消防工作任务顺利完成的根本保障。对此,笔者结合自身理解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准确理解科学人才观的内涵
科学人才观认为,人才来自于人民群众,人才在人民群众中取之不尽。从广义上说,人人都可以成才,人才的概念也是多层次、全方位的。实践也告诉我们,“人才”的内涵十分丰富 ,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科技教育的发展而发展。历史上第一次使用“人才”概念的汉代王充,他在《论衡•超奇篇》中就说过,“人才高下,不能均同”。宋代秦观在《人才》一书中,不仅对人才作了专篇论述,而且以当时的标准,把人才分为成才、奇才、散才、不才四种类型,说明其不同的特征、表现和适合做什么工作。从历史上看,人才的内涵极其丰富,社会需要的人才也是多种多样的。邓小平同志说,工人中有人才,士兵中有人才,中小学生中也有人才。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人才工作,落实好人才战略,必须树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科学人才观,克服在人才问题上的各种不合时宜的观念。在当前,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技能,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作出贡献的,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包括领导人才、科研人才、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等。人才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人才优势是最大的优势。后勤队伍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推进后勤事业的发展,增强自己的保障能力,促进部队建设和消防事业的进步,这是后勤工作的核心。所以在后勤队伍建设过程中,就必须利用“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人才观念,充分的发挥人才资源开发在后勤发展过程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作用,正确处理好人力资源开发与后勤队伍建设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人力资源开发与后勤两个“效益”的关系,充分结合后勤实体的自身情况,因队制宜,把后勤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与后勤队伍建设同步思考,同步推进,一起谋划,建立起强有力的后勤保障队伍,最终体现队伍建设发展规划与后勤发展规划相同步,队伍结构与后勤发展结构相同步,最大限度地提高后勤综合保障效益。
二、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观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造父驾辇,日驰千里而平乱”。只有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才能。选拔好后勤岗位人员是强化后勤正规化管理的首要环节。在选拔后勤岗位人员时,不仅要注重其思想、作风素质,真正将思想正派、扎实能干、乐于奉献,具备吃苦耐劳精神的人员选拔到后勤岗位上来,确保后勤人员在各自的岗位上肯干、愿干、实干,为后勤工作打好人才基础。而且要注重其文化水平、理论素养、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正确处理好五种关系,即:资历、学历与能力的关系;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的关系;老实、听话与真才实学的关系;干劲与效益的关系;好人与能人的关系,为德才兼备的后勤干部脱颖而出创造有利条件。在选拔方式上,既要坚持“伯乐相马”,更要注重“制度选人”,变“相马”为“赛马”。通过群众评议考察其思想和作风素质,并采取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侧重对其管理素质、组织实施管理工作的能力和创新管理方法的潜力进行严格系统的考核,确保把个体人员选准配强。同时,要注重“个体”因素在优化团体中的合理配置。注意把具有不同特点的个体合理搭配,并配置在能充分发挥其优势的岗位上,形成优势互补。还要注重不同管理环节对人才素质的不同需求。对后勤各级领导集体的选配,要着眼整体决策规划能力;对各级后勤后勤人员的选配,要突出其整体业务能力和谋划指导能力;对基层后勤管理人员的选配,要注重考虑其岗位履职能力和对上级指示要求的落实能力,努力实现后勤正规化管理人才队伍配置的最优化,提高后勤队伍整体素质,保持后勤管理队伍充满活力、适用工作。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术有专攻,人有所长”。全才不存在个人,而存在集体,个人的长处只存在于某一方面、某一领域。因此,用好人比选好人更重要,扬长避短无不可用之人,求全责备无可用之人,对任何人,用其长避其短则是人才,用其短,避其长则成庸人。要善于根据后勤干部的职位、干部的特点,按照能级原则予以明责授权,使之人尽其才,才得其位,职能相称,有责有权,顺利地展开工作,放手让后勤干部在职权范围内自主地办事。要善于把不同特点、不同水平、不同年龄、不同专长、不同志向、不同气质的后勤干部合理搭配,使之做到知识互补、专业配套、智力叠加、气质协调、组织稳定,从而能够产生巨大的集体能量。要着眼后勤正规化管理的长远需要,根据后勤队伍的年龄、职务和素质、能力上存在的差异性和互补性,着力形成梯次结构的人才链,防止出现青黄不接的断层现象。同时,由于后勤管理工作的专业性较强,后勤人员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需要有一定的过程,这就必须克服在后勤队伍使用上存在的调配过频、流动过快的不良现象,采取有效措施保持后勤人员的相对稳定。
三、正视和满足个体的“需要”
需要是指个体由于某种重要东西的缺乏或被剥夺而产生的紧张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机是由于他所体验的某种未满足的的需要或未达到的目标所引起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各层次的需要可以相互转换。在众多的需要中有一种是对行为起决定作用的需要,称为优势需要。而工作的动机正是为了达到某种需要的满足,尤其是优势需要的满足。只有需要达到满足,才能更好的激发个体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各式各样的需求是个体主动开展工作的内在驱动力,激励手段必须针对不同的需要,才会产生积极的效果,而引导个体的需要向高层次发展,是建立健全各种工作竞争激励机制的立足点。
科学人才观要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消防后勤人才队伍建设,首先必须牢记党和军队的性质和宗旨,各级岗位人员首先必须牢固树立和发扬宗旨观、大局观、服从观、奉献观,这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树立科学人才观,坚持以人为本,必须把促进人才的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放在首要位置。要着眼于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既要切实抓好教育、培养、引导人才的各项工作,又要切实做好使用、关心、激励的各项工作,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工作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视和满足后勤岗位人员在学习、工作、情感等全方位、多层次上的需要。要注重对后勤人员的培养教育,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岗位教育和培训,创造进修、考研等再深造、再学习机会,以满足后勤人员对提升业务水平、完善自身的需要;要着眼于潜能的发挥,主张创新,宽容失败,鼓励后勤人员大胆地想,大胆地闯,在创新中实现自我,满足成长发展的需要;要营建互信互任、祥和快乐的家庭式氛围,把警营建设成为和谐的大家庭,以满足后勤人员情感上的需要。通过满足后勤人员全方位、多层次的需要,使积极向上者能在其中找到自我实现的舞台,而安于本职者也能心情舒畅地工作,以增强后勤人员对后勤岗位和队伍的认同感、荣誉感、成就感、归属感,激发官兵的工作热情,变被动为主动,变压力为动力,变潜能为显能,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提升后勤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四、注重“知识型”人才的培养
什么叫知识型人才?加拿大经济学家弗朗西斯•赫瑞比认为,知识型人才就是指“在创造财富过程中,用脑比用手多的人”。根据知识管理专家玛汉•坦姆仆的研究发现,知识型人才的需求分别是:个人成长(约占34%)、工作自主(约占31%)、业务成就(约占28%)和金钱财富(约占7%)。由此可见,与其他类型的人员相比,金钱对于知识型人才来说并非最重要,他们更重视能够对促进他们发展的、有挑战性的工作,对知识、对个人和事业的成长有着持续不断的追求。
“马不伏枥,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后勤工作作为消防部队各项工作的重要一环,肩负着保障、建设、指挥、管理的重要职能。随着消防部队后勤正规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新的后勤法规不断出台,后勤人员能力水平与现实管理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日益明显,因此,必须培养造就“知识型”人才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后勤队伍中各层次人才的协调发展。要从“三基”工程建设和发挥职能作用出发,大力提倡“四学”,即:健全制度激励学、远近结合重点学、提高认识自觉学、领导示范带头学,树立学习意识,大兴学习之风,从而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要重视能力素质的培养,如通过举办电脑、财会、基建营房、写作等系列培训、讲座,开展技能操作、业务知识竞赛、调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共同教育与实实在在的岗位能力培训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后勤人员履行职责的能力。要从成长需要出发,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把学习作为提高能力素质的根本途径,不断增长才干,努力成为“一专多能”的新型后勤人才。要通过各种途径解决技术干部的自修和进修问题,帮助他们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在专业技能培训上,要改变过去那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即用即学”的短期行为,着眼后勤正规化管理的长远发展需要,坚持立足于高效率实施后勤管理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用发展的眼光来制定培训后勤队伍的长远计划,坚持走系统培训路子。通过采取分期分批培训,有计划、分阶段地定期组织系统的专业集训,使后勤各级干部的专业素质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充实和系统提高的良好状态。
五、结束语
后勤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消防部队的稳定和发展,加强后勤队伍建设是巩固消防部队稳定和提高战斗力的关键,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必须坚持科学人才观的理论支持与方法指导。因工作实践、业务水平等原因,本文更多的从理论上提出观点以供探讨,一家之言难免有浅显偏颇之处。
【主要参考资料】
1.何志锋:坚持解放思想,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后勤队伍;
2.吉俊民、张宁、张岩:加强后勤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与办法;
3.王颜峰:浅谈如何打造“学习型”消防后勤队伍;
4.翟博文:科学人才观指导下的后勤队伍建设;
5.徐颂陶:用科学人才观指导人才队伍建设;
6.熊万洲:以十七大精神为坐标全面提升服务部队建设后勤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