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载体 完善机制
发挥家庭教育工作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长春市妇联把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全会工作重点,发挥优势,整合资源,提高了全市家长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使家庭在培养未成年人良好道德品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完善机制,增强活力,积极搭建家庭教育工作平台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家庭教育组织网络 。长春市现有家庭207万户,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140万人。家庭是德育的学校,家庭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妇联组织作为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部门,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责无旁贷。我们始终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工作,并下拨专项经费保证家庭教育工作的正常运行。制定出台了《长春市妇联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意见》,有效地指导和推动了家庭教育工作的科学、规范和健康发展。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结合实施两个规划,在促进儿童整体全面发展的同时,始终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推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的"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使家庭教育的组织网络得到全面完善。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条块结合的家庭教育组织网络,建立了市、县(区)两级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建立家庭教育领导组织、研究机构、指导站点178个,各类家长学校2858所,家教志愿者2610人。组建了长春市家庭教育讲师团,聘请省内40多位专家学者、优秀家长为讲师团成员。
(二)拓建阵地,不断满足未成年人的活动需求。为了全面启动我市家庭素质教育工程,引导广大家长树立"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共同创建学习型城市和学习型家庭,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效结合。举办了由讲师团成员参加的"长春市家庭教育大讲堂"和"长春市家庭教育巡回报告会", 组织专家送家教知识到企业、社区、村屯家长学校,分别针对不同家长群体举办:单亲课堂、祖父母课堂、流动儿童父母课堂、文明上网课堂、"问题孩子"家长课堂等不同类型的课堂。《中国妇女报》6月20日对长春市家教讲师团的事迹进行了报道:"长春家教讲师团:为家庭和谐护航"。讲师团成立至今,做报告120多场,直接听课人数近10万多人。以科学的家教知识,引领带动社区、乡村家庭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推进我市家庭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为了全面规范和指导我市家庭教育工作,今年8月份成立了长春市家庭教育协会社团组织。
2004年8月,成立星星泉未成年人安全自护教育基地,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星星泉自护基地以"生命教育高于一切、道德教育迫在眉睫"为理念,以行为安全、女童教育、交通、消防、地震、网络、环保等九大项33个教育主题,241个教育内容为主,围绕"生命及安全教育"这一主线,通过"爱国主义教育、行为道德教育、健康成长教育、安全自护教育"四个教育板块,采取场景化体验、实用化互动的教学方式,对少年儿童开展生命及安全教育,帮助他们认识生命的价值、树立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护能力。创造性地承担起妇联在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方面的职能,积极地发挥了长春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作为校外活动场所的社会作用。基地建成至今,已累计公益培训中小学生达12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培训效果,受到了广大少年儿童的欢迎与社会各界的好评。
二、立足创新,注重实效,全面实现家庭教育工作新发展
(一)创新载体,广泛传播家庭教育新理念。为了使宣传教育普及工作更加贴近家庭,贴近实际,我们依托各种载体,精心组织了多种喜闻乐见的宣传普及和培训工作,使家庭教育新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我们将每年的9月定为"家庭道德宣传实践月",利用广播、网络等媒体开辟家教知识专栏,宣传教子有方的好家长的先进事迹。在长春妇女网开设了家庭教育二级网站,有"热点话题"、"专家向导"、"成长故事"等8个栏目。在长春人民广播电台开播了由市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参与的"成长对话"家庭教育专家热线,每周日一期,家长对每期的主题都很感兴趣并积极参与到节目中,不仅收到很好的社会效果而且扩大了家庭教育的覆盖面。与市教育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长春市"家庭教育宣传月"活动的通知》,开展家庭教育报告会、亲子互动、现场咨询、家长会、宣传画廊、发放家教小册子、网上交流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二)突出重点,加强家庭教育方面的理论和调查研究。开展调查研究和理论研讨,将家庭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运用到家庭教育工作实践中去,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使家庭教育工作更贴近家长的需要,为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提供依据。我们对家庭教育工作进行调查研究,针对儿童成长的需求和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索总结出一批家庭教育理论成果。《关于长春市城区"问题家庭"和"问题孩子"的调研和思考》,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批示,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就"问题孩子"的教育和挽救方式,市里决定把晨光学校作为"问题孩子"教育基地,变成未成年人关爱中心。充分利用这一特殊教育场所,对品德偏常,心理失衡、行为失控的"问题孩子",实施行为矫正、犯罪预防、情感关爱、技能培训、人格重塑等。
三、 多筹并举,整合资源,拓宽家庭教育工作渠道
(一)整合资源,关注特殊儿童生活和教育。近年来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热点和难点,依托"代理妈妈"活动,关注特殊儿童生活和教育。引领"代理妈妈"在经济上、物质上资助特困家庭子女完成学业,以育人为本,在思想教育和行为养成方面履行父母的职责,弥补家庭教育的缺憾和心灵的创伤,使他们像正常家庭的孩子那样健康成长、成才。这种体贴,这种帮助、这种关爱不仅为那些贫困、孤独、过早承受生活艰辛的孩子们及时提供必要的生存条件和受教育机会,而且,通过写满亲情的"家书",通过母子眷恋的互访,通过深入的校访,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今年六一期间新代理孩子345人 接受社会和省儿童福利基金会捐款6、2万。目前为止,我市20万"代理妈妈"已使20,921名贫困孩子受益。依托"代理妈妈"活动与市教育局联合在中小学教师中开展了以关爱后进、贫困学生为主题的"代理家长"活动,2004年在26所学校试点,现已全面普及,经统计教育系统代理家长参与老师3527人,代理孩子6093人,为代理孩子的捐款达人民币200余万元。
(二)典型示范,打造"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家庭教育是家庭和社会的双重责任,其主要领域不单是要面向家庭,还要面向社区。创建"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就是从基础做起,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从社区抓起。我们以社区家长学校为阵地,构建社区、家庭、学校为一体的家庭教育网络。依托社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站,建立重点人员管理档案,确保社区劣迹少年列管率达100%,重点人员进档率100%,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一帮一"帮教达100%。实现三年内使三分之一的社区打造成未成年人零犯罪示范社区的目标。今年8月组织召开了"三零"工作现场会,并为达标社区授牌。目前全市已有138个社区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