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贵州省材料产业2008-2012年科技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正式公布实施,该《方案》提出,从2008至2012年,我省将通过实施170项科技项目,把我省建成我国重要的材料产业创新与生产基地。
据介绍,170项科技项目包括10项国家重点科技支撑计划,其它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100项,省级重大科技专项和产业化项目60项。《方案》分别从创新能力、技术水平、产业目标3个方面提出了明确的任务指标。
在创新能力方面,我省将大力完善现有的创新服务体系,建成和新建材料领域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创新平台和中介机构总计27至45家,培育10个产业技术联盟或产学研联盟,形成一批科技领军人物和10个技术创新团队,围绕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初步形成“研发-中试-工业示范-产业化”创新链。骨干企业研发费用投入达到销售收入的3%以上。
通过170项科技项目的实施,将大幅提升我省材料产业的技术水平,计划申请相关专利和制定相关技术标准300项;形成8项质量技术性能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和2项质量技术性能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产品;重点骨干企业的装备和技术水平大幅提升,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要矿产资源利用率提高3-5个百分点,再生资源利用量提高30%。
在产业目标方面,《方案》提出,围绕贵阳、遵义材料特色产业带,培育建设5-6个特色材料产业园区(基地);围绕煤、磷、铝、钛等优势资源和产业基础,形成7-12个材料产业集群;围绕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具有一定基础和比较优势的领域,构建12个“原材料-加工-制造-制品”产业链(产品群);培育50家以上以新材料产品开发和生产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到2012年,全省材料产业年销售收入1500亿元,年均增长12%,新材料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0%。
链接一材料产业快速发展
“十五”以来,我省材料领域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技进步成效显著,推动材料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2006年全省涉及材料产业的规模企业总产值755.92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36.57%。材料产业已经成为覆盖有色金属及压延、冶金、化工、橡胶等多个重要行业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一:科技综合实力——2005年到2007年,材料产业领域在全省工业类科技进步奖中材料领域奖项所占比例从36.4%增长到50%以上,占“半壁江山”并呈逐年增长态势。
关键词二:技术创新体系——建有2个国家级研究院所、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各1个;拥有一批省级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生产力促进中心;建成贵阳、遵义国家级材料特色产业基地2个,省级材料特色产业基地7个。
关键词三:技术装备水平——在铝、钛有色金属及合金冶炼、磷化工、聚合物材料加工等领域拥有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技术装备和成套装置,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设备设计与制造技术,在促进材料产业发展的同时,带动了我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并实现了部分成套装备的出口。
链接二重大科技专项支撑发展
据介绍,围绕我省材料产业发展目标,在金属及合金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新型化工材料、聚合物材料、新能源材料,电子功能材料、循环经济技术、资源勘探与采选冶、材料成型技术及应用9个重点领域,按照“成熟一个,启动一个,实施一个”的原则,我省已经初步确定36个重大科技专项重点项目,开展项目论证和组织实施。其中,包括7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首批18个重大科技专项已经逐步启动。
已确定审批启动的18个重大专项中,国家科技支撑项目7个:
高性能铝合金及其制造工艺技术开发——项目计划总投资1.5亿元,项目完成后可实现新增销售总收入5亿元,利税超过3000万元。预计申请14项以上专利、制定4套技术标准和规范,完成4种高性能铝合金产品开发及其示范工程生产线建设。高端铝合金锭坯满足国内需求。项目实施将形成低成本、高效化、短流程、绿色环保的循环型产业链,构建以黔渝川云为核心的高技术铝产业关联经济带。
钛冶金与加工大型化关键共性技术与装备开发——项目计划投资总额4100万元,将建成世界最大的还原蒸馏联合炉,年新增利润将达到8372万元以上。预计申请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形成以企业内外高级技术人才相结合的研发团队和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平台。项目成功实施后将进一步缩小在海绵钛生产装备大型化之后各项技术指标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
高速重载列车关键材料及制品研发——项目总投资1.7亿元,将实现年销售收入3.6亿多元。预计申请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5-9项,培养3支从事研发到产业化生产的高层次技术队伍,预计培养材料冶金硕士20人,发表高水平论文8-10篇。通过项目实施,将形成车轴用钢、弹簧钢及弹簧制品、粉末冶金闸片产业技术集群及技术联盟,使我国高速重载列车车轴用钢、弹簧钢及弹簧制品、粉末冶金闸片产品质量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钢丝、钢绞线用钢及制品研发——项目计划总投资1.2亿元,将实现大直径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产品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实现年销售收入11亿元。项目实施后将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形成高性能预应力钢绞线产业链和产业技术联盟,对国家基础设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并将使我省成为我国大直径钢绞线的生产基地,为我国钢丝绳行业高性能产品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环境友好、高值化PVC树脂及其特种专用料生产技术开发——项目总投资6320万元,实施后预期新增PVC材料销售收入10亿元。项目完成后将大幅提升我国非石油途径PVC行业技术水平,促进全行业可持续发展。预计申报发明专利10-20项以上,发表论文10篇以上。
磷矿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项目总投资30292万元,预期新增加产值数十亿元。本项目将攻克中低品位难选磷矿石高效、低成本、少污染选矿富集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形成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优化及先进、完备的矿山清洁生产技术系统,进一步提高复杂难处理磷矿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关键技术水平,建立既具有代表性又具有推广意义的磷矿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技术集成生产示范系统,为我国磷矿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预计申报专利3-5项。
磷矿共伴生资源及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总投资2.5亿元,预期新增加产值数十亿元。项目实施将解决磷化工关键共性技术问题,为磷矿共伴生资源及废弃物开发利用打开突破口,解决磷石膏、黄磷渣等废弃物堆积如山、污染环境的问题,实现磷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预计申报专利7-10项,发表论文15篇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