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推动中国外语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和上海市外文协会于昨天(13日)在上海联合举办了“改革开放三十年外语教育发展论坛”。国内的外语教育专家齐聚上海对今后高校外
教育的发展目标和方式进行展望,提出中国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外语复合型人才。
教育部原国际合作司司长、高等教育司副司长蒋妙瑞教授首先总结回顾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公共外语教育的发展历程,他指出通过设立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大纲、编写新教材等措施将中国高校的外语教育中从30年前的一个“教育重灾区”发展到了如今的繁荣景象。据了解,截至2005年,中国已有822万人通过了英语4级,263万人达到了英语6级水平,可谓成果丰硕。
但是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外语教育也出现了不少新问题。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外语学科评议组组长戴炜栋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的主要难题在于必须提高英语教育的教学质量。国内有些大学大肆扩招英语专业学生,但是师资力量远远没有跟上,个别高效的师生比甚至达到了1:70,远远超过了教育部最高1:15的规定,教学质量无从谈起。因此,当务之急必须启动外语教育的调研工作,随后尽快规范外语专业教育,培养真正具有国际视野的外语复合型人才。”
在具体展望未来外语教育时,蒋妙瑞教授结合自己长期参与高校外语教育的经验提出了3点建议:“首先,大学生英语水平的真正提高,很大程度上还有赖于整个中小学的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师资力量的加强也将直接影响高校外语教育的质量,我们需要的老师不仅仅是学术上的精英,更重要的要会“教”,我建议可以引进大学英语的教学资格证书。从长远来看,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仍然是我们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和亚洲其他留学生相比,中国留学生在海外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说话缺乏深度,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广泛阅读是唯一的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