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非直接教学因素的直接作用

--------------------------------------------------------------------------------
点击次数:4922  发布时间:2008-8-13 11:25:01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名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阐明了他对教师“教”的才能及其作用的深刻、睿智的见解,我们从中感到了一种震撼心灵的力量。在读完了严仲清先生的《论非直接教学因素》一书后,有了进一步的感悟。作为一名曾在农村从教多年的小学教师,体会到非直接教学因素在农村教育中的作用巨
大。

  十七大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一国策,落实到我们的工作实际中,就是要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适合国家需要的学生。而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除备课、上课、听课、辅导、作业、考试以及第二课堂等在内的直接教学因素外,还包括学生本人的学习动力、心理品质、学习习惯和能力、生活习惯、健康状况、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以及人际关系(包括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等)等。这些因素在直接教学活动之外,对教学质量产生影响。学校和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生心理、生理等诸多方面,我们称之为非直接教学因素。优化非直接教学因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环境艰苦的农村,更应充分发挥出非直接教学因素的作用,这对提高农村的教学质量有深刻的影响。

  反映在家庭方面:能否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断给予鼓励和引导,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是否具有一个温馨完美、积极健康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在“第一所学校”中受到“第一任老师”的良好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良好的教育和无声的启示,是至关重要的。

  反映在社会方面:是否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学生能否在课余时间到校外教育、活动基地从事健康有益的学习、文体活动,以扩大知识领域,增进身体健康。尤其是农村的孩子们,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他们能做什么?特别是在当今信息社会,如何利用当地优势,最大可能地缩小他们与城市孩子的教育差距?

  反映在教师身上: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否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否具有较高的威信,能否得到学生的信任、敬重和爱戴?师生关系是否和谐、融洽、亲近和相互尊重?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是否精神饱满、专心致志、充满自信?教师的风度、表情,以至手势等是否给学生以感染,达到情感交流?教师是否具有深厚的专业基础、广博的文化知识,能否胜任所任学科的教学任务?

  反映在学生身上:学生是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强大的内驱力?是否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坚强的意志力,能排除内心的干扰,专心致志地执著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是否有良好的竞技状态,有着强烈的进取心和自信心,经得起成功和失败的考验?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有着较高的学习效率?是否有科学的生活规律,有劳有逸,科学地安排学习、休息和体育锻炼,有足够的营养,保持精力充沛、精神振奋?是否能与同学和睦相处,互相帮助,团结向上,使自己生活在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中,心情舒畅地学习和生活?

  反映在环境方面:是否具有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井然的教学秩序,浓厚的学习气氛?是否能经常引进一定的学习竞争机制,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局面?是否有浓厚的文化环境,有着浓烈的知识氛围,使学生受到熏陶,经常处于亢奋之中;是否能适度地宣传自己的班级、学校,提高学生对自己班级、学校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对于条件艰苦的众多乡村学校,发挥非直接教学因素的作用,难度很大。而一位位普普通通的农村教师,却凭着对教育的热爱和对农民的理解,选择一辈子呆在农村任教。在这个有点浮躁、有点喧嚣、有点利己的时代,我们应当为他们专注于本职的专业精神和使命感喝彩。然而在这个时代,农村教师需要的远不止是“许三多”式的一根筋,更应努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优化环境,遵循规律,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正如严仲清先生在《论非直接教学因素》一书中阐述的:做非直接教学因素的优化工作,犹如在开渠,渠若开成,水自然会来。

 


—— 信息源自:中国教育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