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现代远程教育跨越式发展

--------------------------------------------------------------------------------
点击次数:3521  发布时间:2008-8-11 11:32:50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号召,为远程教育的发展展示了广阔的前景,也使远程教育的研究和应用迈向更深的层次。2001年起,我市开始全面实施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设工程。7年来,我市立足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实际,全面实施现代远程教育(下称远程教育)网络建设工程,促进了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和谐发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2001年成立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教育、发改委、财政、科技、经贸、广电、审计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远程教育网络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协调配合,形成了齐抓共管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制定《鄂尔多斯市现代远程教育“十五”发展规划》、《鄂尔多斯市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工程实施方案》和《鄂尔多斯市现代远程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等规划方案。市、旗区、项目学校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每年进行考核验收,规范了项目学校管理。制定远程教育管理评估标准,将远程教育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对旗区教体局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督导评估中。
    加大投入力度。2001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7699万元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其中向中央、自治区争取项目资金3050万元、地方政府投入2118万元、学校自筹资金2531万元。目前,全市所有公办学校都安装了卫星地面接收站,全部实现“校校通”,其中50所学校1133个班级实现“班班通”,中小学生机比达17:1、师机比达4:1,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强城域网建设。2002年至2005年,市政府每年投入267万元,全面实施了远程教育网络工程。建立1个教育网络信息中心、12所市直学校校园网和4个机关局域网。
    蒙文资源库建设进程加快。2004年成立市教育局局长任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市民族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2006年成立市教育局分管局长为主任、相关人员为成员的市蒙古文教育信息资源建设评审委员会,积极开展蒙古文课件审查等工作;2007年在市电教馆成立市蒙古文资源中心,确定4名专职人员负责蒙古文教学资源的开发、征集、整理、发布、应用指导等工作。制定《鄂尔多斯市蒙古文教学资源库及网站建设规划》等,为工作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在2003年—2005年连续举办的三届全市蒙古族学校校长联谊会上,都把民族教育信息化工作列为中心议题,推动了蒙古文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进程。
    目前,全市蒙语授课学校生机比达15:1、师机比达3:1,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旗政府所在地蒙语授课学校在全市中小学率先实现“班班通”;2003年,在内蒙古明安途互联网技术公司和内蒙古蒙科立软件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为我市40所蒙语授课学校免费安装了价值130万元的《蒙古文课件精灵》、《蒙古文WPS office》、《蒙古文整词输入法》等教学应用软件,解决了蒙古文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瓶颈”问题。2001年起,我市先后举办全市蒙语授课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蒙语授课骨干教师课件制作培训、蒙古文多媒体教学软件培训和蒙古文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培训等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培训,全市1692名蒙语授课教师全部通过有关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创建自治区首个蒙古文网站及教学资源库。2003年我市启动蒙古文教学资源库建设工程,2005年在市教育网络信息中心创建了自治区首个蒙古文网站及教学资源库,蒙古文网站主要有蒙古文网页浏览、资源上传下载、蒙古文检索等功能,设有多媒体资源库、蒙古文图书库、蒙古文试题库和蒙语授课师生互动平台。从2004年—2006年举办的三次全市蒙古文多媒体教学软件评选活动中,评选出187件优秀教学软件,汇编成《蒙古文课程资源》,通过了全国蒙古文教材审查委员会审定,于2007年由中央电化教育音像电子出版社正式出版。
    纵观我市远程教育7年来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一定成绩,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教育信息化观念仍需进一步转变;缺少更多易学好用、高效多能的系统平台和教育软件;信息化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还不能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借助远程教育各项资源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其评价激励机制模式单一、区域和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缺乏有力的统筹协调机制;远程教育资源的建设和整合没能很好地实现“本土化”。
    所以,今后要进一步树立质量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促进深层次的教育变革,转变观念,树立“大教育”的质量意识。打破传统教学的文化惯性,必须突破原来的单一抓硬件平台、软件系统、教师培训、资源建设等单一线性思维模式,而是要针对各学校最需要提升和改进的典型应用领域,整合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各个重点环节,从整体推进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和规划,在特定的时间、空间、人力和投资等制约条件下,组合硬件、软件、资源、培训、理论、教学方法、教师、专家等关键要素,将众多环节有效打通,形成整体高效的学习机制。
    远程教育要保证可持续发展,树立改变以注重“建”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尽快回归到注重以“用”为本的坐标上来的质量意识。推行能够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各项可行性方案,要切实通过信息技术提高每一个课堂的教学质量,学校要像金融、通讯等部门一样,将主要业务即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架设在信息化的基础上,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学校教学环境的生态系统中去,切实提高教学、管理效益(包括效果和效率),促进教育管理、教学的现代化。
    树立高质量的信息技术人才队伍的培养和研发的质量意识。信息技术和信息科学的发展是教育向高层次、宽领域、高水平迈进的前提,信息技术人才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和保障,因此,必须在大力发展远程教育的同时进行高质量的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即坚持教育创新,不断推进教育信息技术学科交叉与融合,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信息技术人才,为我市现代远程教育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
    在现代远程教育评价激励层面上,要建立区别对待、动态多层面评估的质量标准。每一个受教育者都存在个体差异和实际情况的差异,这就要求我市远程教育要灵活的采取不同的方式来适应学生学习的不同要求,这些方式的质量评价标准也就不完全相同。同样,提供远程教育的学校也存在着差异,每一个学校的硬件和软件设施都不尽相同,这些现实的差异性决定不同学校远程教育质量的现实基础是不完全相同的,也决定了质量标准不是整齐划一的。在树立质量观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考虑到各学校现有实力基础的情况,不能盲目拔高,也不能妄自菲薄,为自己定好位,确立不同的质量标准,同时办学方式也要灵活。
    要注重教育资源建设与整合,坚持明确的针对性和匹配性原则。云峰书记曾在庆祝第23个教师节大会上强调,今后将着力推进鄂尔多斯教育从普及性向提高型、从量变的扩张向质的提升、从常规发展向现代化建设转变,共铸教育强市,加快构筑地区社会资源新优势。教育腾飞,时不我待。所以,我市远程教育资源应具有明确的针对性:提供对教学和学习具有针对性的资源,既要考虑到所建设的资源是否利于教师突破教学的难点与重点,也要考虑建设的资源对学生的认知促进以及学习兴趣和动机的维持,通过建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辅助情景、实际应用案例、启发性的探究问题以及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线索来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教材和本地生源实际相配套:在建设和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库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资源的学科性质,按照各学科知识的特点来进行资源分类和建设,紧紧围绕学科知识来组织所需的资源,根据各学科不同版本教材的目录来建设资源,形成与当地教材各章节目录相配套的资源体系,最大可能减少教师查找资源的工作量。
 


—— 信息源自:鄂尔多斯文体交通台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