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一位母亲的教子感悟:最佳家庭教育角色定位

--------------------------------------------------------------------------------
点击次数:5861  发布时间:2008-8-6 11:20:31

  “人生你,你生人,人生人”,记得我当年怀孕的时候,邻居一位大妈就曾笑着跟我这样说过这样一句大白话,很朴实,却道出了人类在自身的繁衍过程中,也是在不断地变化着自己在家庭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的规律,或为人子女,或为人父母,当然还会兼带着为人妻或为人夫的转变。这不同的角色自然有着不一样的表演,表演大纲是既定方针,可如何演绎却会因人而异,于是我们看到了,不同的家庭会有不同的父母角色,以及在不同环境下长大的不一样的孩子,那各异的家庭模式便搭建出了一个精彩的社会舞台……

  大学毕业后结婚组成家庭,一晃都20多年过去了,看着读大二的女儿从美国发回来的照片,一个穿衣打扮都已经颇像当地大学生模样的中国女孩,正笑眯眯地望着我们,似乎在提醒着我与先生也已经完成了从子女到夫妻再到父母的角色演变。在一些亲朋好友与同事的眼中,我们也算是“教女有方”一族,其实我们才最清楚自己角色的演变过程,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是如何把难念的“父母经”念到今天的。

  与大多数父母一样,年轻时候的我们没系统学过教育学、心理学便仓促上岗,按时下流行干什么工作都得持证上岗的做法,在如何管教好孩子这个问题上我们属于先天不足,许多教育理念和管教办法都是在自觉不自觉地复制着我们的父母,而我们的父母又主要是在师承他们的父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的结构往往都是男主外女主内,母亲们一直以来承担了绝大多数的教养孩子的重担,父亲们则更多地把时间精力花费在了养家糊口上(到了今天就是忙事业上)。我们也不例外地定位清晰分工明确。

  尽管过去我当记者要跑线很忙,也有自己的事业追求,但在更有事业心与抱负更远大的先生面前,还是顺理成章地把教育孩子的任务大包大揽地承包下来,除非是极个别的大事先生才会“圈阅”一下,乐得做一个你办事他放心的甩手掌柜。有个统计可以说明先生这个父亲当的是多么地潇洒,在女儿到美国读高三之前,先生只去学校开过两家长会,一次是去小学,另一次是去中学,而这两次都是因为我出差在外分身乏术下的“被迫之行”。

  那一年,先生到美国麻省理工做访问学者,我与女儿作为陪读一起前往波士顿,女儿入读当地中学,我们耳闻目睹了美国学校与美国家长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实操冲击了我们原有的观念与做法,以至于引起了我们的深刻反思,这让我们那种基本上沿袭传统父母的角色定位终于可以走到了尽头。

  在波士顿工作的贺博士是先生的同学,女儿今年13岁了,从5岁起每个周末就到剑桥中文学校学习汉语,这么多年来都是贺博士这个当父亲的负责接送陪读,风雨无阻。问他为何可以几乎牺牲了自已的全部业余时间而把女儿摆那么重的位置?他笑着说,大多数的美国家庭都是这样的,父母亲非常重视孩子的需要,重视家人,工作之外的时间都会想尽办法与家人在一起,很少有看到当父亲的只顾自己在外面吃饭应酬的,通常都是一家大小在一起吃饭的温馨场面,许多在美多年的华人也都入乡随俗地习惯了这种家庭生活模式。需要说明的是,贺先生有着一份很好的IT工作,并非是没什么出息才甘当好爸爸的,千万不要拿我们女主外了男就主内吧的思维定势去看他。

  在去美国黄石公园旅行的大巴上,我还遇到过一个快乐的家庭,父亲是美国人,母亲是台湾人,上小学的女儿报读了好几个课余学习班,那个美国爸爸乐滋滋地告诉我他是如何充当一个女儿心目中的好父亲的……

  不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不闻不问,成为时下做个好父亲的一个重要标志。时髦地说,先生也开始努力扮演起具有现代特征的新父亲角色了,他变得更多地关心女儿的学习与生活,最重要的不是仅关注一下,而是具体参与到讨论与互动当中,甚至还会点评一下女儿的衣着外观言行举止。

  不是早就有专家研究出吗,父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所发挥的影响力比母亲的影响还要大。所以,如果父亲能更多地参与到孩子教育当中来,如果父母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相伴而行,那么成长中的孩子将会受益无穷,无论是智力与人格的打造,一既如是。拥有一个良好氛围的家庭,甚至可以影响到孩子将来的择业与就业。

  女儿后来顺利地在美国拿到了中学毕业证,并考取了美国大学,开心之余,我也慢慢地悟出了一个道理:在教育孩子的父亲与母亲角色分工上,最好还是“混搭”着来演绎最好。父母亲的角色定位应该是相对统一的,形象地说就是父中有母,母中有父,谁也不要想着替代谁,但又不要截然分得太清楚,这种家庭教育模式下出来的孩子最能适应在现代社会中生存发展。

  如今,父母亲们的天地都在扩大,事业、家庭都可以成为双方大显身手的舞台。有越来越多的父亲、准父亲都愿意加入到孩子眼中的好爸爸行列。记得3月8日妇女节那天,我在广州主持了一个“如何让下一代更成功”的沙龙,请来台湾着名的演讲嘉宾邓安迪先生与听众分享这方面的先进理念与成功经验,活动现场出乎意料地来了好几个年轻的未婚男青年,问他们为什么也对这个为人父母才关心的话题有兴趣,一个叫刘辉的沙龙会员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干什么都不能打无准备之仗嘛。

  是啊,社会在进步,应该寻找一个最合适自己家庭的孩子教育模式,早点意识到这一点,就等于占据了让孩子更加成功的高起点。

 


—— 信息源自:《先锋家长》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