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2009高考文综:关注人文凸显探究

--------------------------------------------------------------------------------
点击次数:2303  发布时间:2008-8-4 11:36:05

 

  2009年,本市高考生将面临进入高中“新课改”后的首次高考,新高考到底如何“变脸”,如何应对新变化,成为众多学生和家长最为关心的焦点问题。为此,《名师家教》特邀本市高中各学科权威名师,通过对“新课改”的通盘分析,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做出权威辅导。

  高考文综,向来是考查文科考生关注社会、关注人文、关注国计民生的学科,也是考查考生探究能力的重要科目。新文综考试变革的方向也正体现了这一点。2009年是本市实施新课程改革高考的第一年,研究近两年实施新课程省份的高考情况,可以看出在考试内容、题型、试题设计等方面有了一些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变化。记者采访了天津一中袁景文老师、天津第四十二中学孟宪起老师等名师,对新文综考试的走向及考生的复习应对策略提出了建议。

  变化

  放宽考生眼界

  从三科考查的范围来说,考试的内容更为全面、重点内容更为明确。用通俗的话讲,考试范围扩大了。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能力立意和素质立意并重的过渡,重视对学生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考查,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人文学科,文综试题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世界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以地理试卷为例,新课程地理试卷更加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首先,新课程地理试卷的命题力求创设一个个对学生来说是“新”的问题情景,设计既出乎“意料”(课本图文表述之外),但又尽在“情理之中”(即在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范围内)的“新问题”,以此来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从近两年新课程实验省区考试题目看,比较充分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知识与能力要求。重点考查关于宇宙、地球运动及地理意义、大气运动和气候、水文、内外力作用、工农业、环境问题、等值线、人口、城市、交通等骨干知识为主;以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主;突出考查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等,过去那种偏、难、怪的区域图、示意图很少出现。再次,突出乡土地理的考查,新课程实施中一个重要的改变就是针对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明显的特点,不再要求各地区使用同一部教材,教材中涉及的案例、情景不作为教学和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因此各地区的试题都结合本地区实际进行设计。

  对策

  跳出“题海”体系化重构

  建议一:认真学习、贯彻新课标的理念和精神

  在复习过程中,要摒弃过去那种以教材为根本依据的理念,摒弃那种“讲教材、背教材”的错误做法,认真学习领会新考纲的能力要求,深入研究课程标准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将其真正落实到教学和复习过程中。

  建议二:注重双基的掌握

  能力和素质首先体现在知识的运用上。高考能力考核目标的第二点就是“调动和运用知识”。高考复习基础知识不是简单的背下来,而是要系统地掌握知识,特别是在复习阶段,要把知识做好整理,把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搞清楚,复习结束后,在同学的脑子中要有完整的体系,也就是说要把知识纳入到一个大的体系之中。以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关于知识和技能要求为例:“(1)获得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2)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3)认识区域差异,知道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4)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基本技能;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图、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这是对“双基”全新的、最准确的解释。同样,历史和政治两门学科也是如此。

  建议三:重视观察实践探究

  复习不是简单的讲知识,不管是新课还是老课,不能照本宣科。以政治为例,一定要联系社会实践,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世界。像抗震救灾,国家的宏观调控,奥运会的召开,还有本地的滨海新区建设以及国际上的朝核问题、油价粮价上涨等等,都是同学们要注意的。学生要有意识的进行探究活动,注重学习身边的知识,要学会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重新“建构”过程,要注重学习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建议四:抓联系建构体系

  从外省市近两年新课程考试试题看,试题难度有所降低,没有出现“偏、难、怪”的试题,比较多地出现了要求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回答问题的考试题目。这提示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复习中要跳出“题海”,要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建构新知识体系。这样的学习得到的是完整的、有内在联系的、能够运用的知识,从而避免了对知识教条的、死记硬背的学习。

 


—— 信息源自:北方网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