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省公办技工院校已发展到150所,民办职业技术培训机构发展到920所。技工院校之间的竞争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白热化”,激烈的竞争使技工院校的发展格局和方向正在发生着变化,技工教育开始进入品牌化竞争时代。
2007年成为发展分水岭
从2007年开始,技工院校之间的竞争从以前单一的招生手段竞争上升为品牌和实力的竞争。实力强的院校招生特别容易,往往早早就超额完成了招生计划,如果报名晚的话还得找关系。而实力一般的院校只有等到实力强的院校招够了才开始大规模的招生,小的学校既是用尽各种招生手段,到最后情况也很是不理想。这样的招生局面直接导致一批小学校关门。
西安东方技校校长王凌志告诉记者,未来几年技工教育可能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受国家政策影响,生源会逐步减少,进而造成技工教育市场的分化。那些条件优越的技工院校会占据行业的高端市场,条件一般的技工院校会处于市场的中下游,而那些条件相对较差的则面临着被逐步淘汰出局的考验!
因此,好多业内人士认为2007年是技工院校发展的分水岭,技工院校已进入品牌化竞争时代,做大做强品牌、控制规模、稳步提升教育质量,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技工教育发展的主题。
强势联合集团化办学
从去年开始,一些规模大、实力强的技工院校已经开始酝酿新的发展思路。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继续保持稳步上升的步伐,进一步把自己做的更强,成为一些大校领导人的思考。
其中,作为万人技工院校代表的西安工程技术学院从去年就开始筹划着“强势联合”,走集团化办学的新路子。该院院长徐明告诉记者,去年他们学院迎来了招生的高峰,招生接近5000人,使目前在校生高达1.3万多。迅速扩大的招生规模给学院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同时也使学院面临着资金、土地、基建、师资诸多方面不足的挑战。为解决这些矛盾,院领导班子考虑到,既然西安工程技术学院有着充足的生源和良好的品牌优势,还不如和一些办学规模小但很有实力的技校进行联合办学,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走集团化办学的发展之路,以达到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使其充分利用,以便解决实训设备和师资力量等诸多的不足。
他还告诉记者,苏州、常州等地区立足当地经济发展需要,也在积极整合技工教育资源,将所属技校划归到一个地区,形成了一个技校教育园区,极大地促进了技工教育的规范化、集约化经营。
据悉,该校目前已与省内五家技校达成了合作协议,形成了一个相对庞大的技工教育集团,通过合作模式,实现了打造一流教师、一流设备的教育品牌。
吸引民间资本做大自身
在一些技工院校走集团化办学的同时,部分较大的企办技校也积极应对,使自己在这次“重新洗牌”中得到更大的发展。
西安技师学院作为国企西电集团所属的企办技校,虽然具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也有了很强的品牌影响力,但由于校园面积小,资金短缺,使学院一直无法扩大办学规模,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在2007年,学院果断引入市场化经营理念,积极吸纳了两家较有实力的民营企走股份制办学的发展模式。通过此举,一直困扰学院发展的资金问题得到了解决。目前占地200余亩,总投资1.8亿元,可容纳近万名学生的新校区正在紧张的建设中,预计今年秋季部分学生就可以入住。
院长李长江告诉记者,技工院校的发展扩张高峰期已经基本结束,进入相对的巩固发展阶段。随着生源的逐渐减少,以及用工企业对技工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未来的技工教育必定会形成通用工种的大规模院校和有明显行业特色的小规模院校并存的格局,再不抓紧发展以后就较难做大做强。
坚持走特色精品化之路
规模大、实力强的技工院校在竞争中不断探索发展之路。而那些中等规模的技工院校领导者也在寻求着生存之道。
西安东方技校校长王凌志告诉记者,现在技工院校面临诸多挑战,实力强的学校在竞争中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企业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学校时眼光更加挑剔,这些给中小规模的技校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在这种情形下,中小规模的技校就要依靠自身优势,不要再盲目的扩大办学规模,而是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提高教学质量,走精品化的发展道路。近年来,西安东方技工学校作为国家重点大型军工企业西安东方集团公司的企业学校,就没有盲目的扩大招生规模,而是依靠自身优势在师资队伍建设、基础建设和校园文化方面狠下工夫,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一切工作的重点来抓。
记者了解到,同样作为企办技校的西安铁路高级技校,也是依靠企业优势,近年来控制招生规模,主打特色办学这张王牌,在一些特色专业上大作文章,走发展特色化的办学之路,使学校进入稳步上升阶段。
在此,记者也提醒那些想上技校的学生,在选择学校时一定要选择那些有实力,有品牌,有影响力的技工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