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杭苇—终身的教育家

--------------------------------------------------------------------------------
点击次数:6735  发布时间:2008-8-1 12:06:47

    昨晚梦见杭苇。清晨醒来想起,今年是他的百年诞辰。
    
    谈起杭苇,现在的年轻教师可能会感到茫然。但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杭苇是一位叱咤风云的教育家。
    
    我是1982年2月5日到市教育局报到的。第二天上午九点,就跟随师傅曹余章参加局长办公会,第一次见到了局长杭苇。他身材较高,约有一米八十的模样,长方脸,腮边有颗福痣。看人时眼睛细眯起来,嘴角边露出个小酒窝,给人留下和蔼可亲的印象。当时教育正处于拨乱反正时期,一次局长办公会讨论十几个议题,每个议题的来龙去脉我都不清楚,我只顾低着头,把每个人的发言尽快速记下来。看着我手忙脚乱的样子,曹老师在我耳边轻语:“每个议题的结论,你听杭苇的话,这要详细记。”这个会一直开到中午十二点。我大约记了十几张纸,约有三五千字。会议结束,全身瘫软。心想:这小秘书不好当呀!下午,我一边不停地问曹老师,一边照着老师的意思整理各个议题的要点。当我把曹老师修改的纪要拿过来看时,上面满是红笔,内心很是歉疚。这份纪要经打字员打好,送上局长室,约过了半小时,杭苇来到我身边,拍着我的肩说:“不错。第一次纪要写到这个水平,不错!以后记住,办公会或者局务会议纪要,上午开,下午就要出。如下午开,第二天一早给我。”我认真地点点头,眼睛却朝曹老师看。曹老师会意地笑一笑说:“确实不容易。”
    
    以后,曹老师经常与我聊杭苇。这位局长的形象在我的眼前逐渐清晰起来:杭苇,1908年生,无锡人。18岁在家乡从事小学教育。早年受陶行知“生活教育”的影响很深,编辑过《小宝宝》《儿童新闻》《广西儿童》《少年知识》《中国少年》等儿童刊物。他也是抗战时期我国最早的新闻编辑和教材主编之一,主编过《云和快报》《云和教育》《东南战线》《东南儿童》。他1940年参加新四军,1941年入党。在苏北根据地编写了全套解放区中小学教材。在敌人大举“扫荡”的艰巨条件下,编教材、印教材、运教材都是非常艰难的。1949年5月27日,杭苇随戴白韬、舒文一起,参加接管旧上海教育局,在整顿和改造私立学校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杭苇创办了《上海教育》。他组织了近五千人编纂修改《辞海》。他是一位一辈子与文化教育打交道的人。
    
    中午吃过饭后,杭苇照例会到各个处室去遛遛。有时会找人下象棋。我见过几次他与周国耀下象棋,叫人捧腹大笑。杭苇下棋喜欢悔棋,周国耀就嘲他:“摸子动子,啥人悔棋是小狗!”杭苇急了,把车紧紧地捏在手里,大声说:“明车暗马偷吃炮,吃车时要叫,你懂不懂。”杭苇因为年纪大了,下棋时经常要上厕所。周国耀就乘机拿掉棋盘上几个兵,杭苇回来,看了看棋盘,像没事人一样继续下。有时周国耀过分了,拿掉一只炮或一只马,杭苇回来一看,会惊奇地叫起来:“咦?我一只马到哪里去了?”周国耀假装帮杭苇找,然后偷偷地把马放回原处,过了会儿,还要责怪杭苇:“你眼睛看花了,马不是就在这里吗?”杭苇一拍自己脑袋说:“对不起,对不起,我眼睛看花了。”这时,周国耀自己是一点不笑的。而在边上的我,熬不住就大笑起来。
    
    杭苇经常会对部下发火,但他对我,一直很温和。有时他高兴,还会给我讲他年轻时的故事。有一次他讲起了表的故事:他手上的一块表,是他爱人陈怀白送的,是一块怀表改装而成的。这块怀表,又是陈怀白的母亲出嫁时的陪嫁物。杭苇戴着这块表,一直戴了四十年。说到动情处,我看见杭苇的眼眶也湿润了。
    
    杭苇喜欢带着机关干部到基层蹲点。1983年秋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我们来到青浦赵屯一所小学。我印象中这所学校非常破旧。小学校长汇报学校工作,讲到一半讲不下去了,因为紧张,竟哭了起来。杭苇安慰了好长时间,这位校长才止住了哭。
    
    杭苇身居高位几十年,但很少向组织提要求。八十年代初,市教育局只有一辆上海牌轿车,有几位局长拼车。我记得经常同他一起下来的是党组书记王永贤和副局长汪亚民。大约在1983年10月,姚庄行担任市教育局长,车子里又多了姚庄行。照例,我这个小秘书是没资格坐小车的,但杭苇常常因为办急事而叫驾驶班的司机送我。在今天,小轿车这样多,许多人认为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但在二十五六年之前,它确实是一件稀罕事,看得出一位领导的胸襟和情怀。
    
    1984年,杭苇离休了。我记得很清楚:一个下雨天,我一个人在办公室编写简报。杭苇悄悄地进来,对我说:“小王,你给我借一块刻蜡纸的钢板。”我问:“杭局长,是您刻吗?”他朝我挤了挤眼睛,笑眯眯地说:“不是我,谁帮我刻?”说完,他拿着钢板,快步走了。一丝凉意从我心间掠过,感觉不是滋味。一位年近八十的老局长,刚离开岗位,马上要自己刻写蜡纸,帮的人也没有一个?后来我了解到,杭局长准备编写《教育学》和《教育史》,这么宏大的工程,由一位老人独力支撑,真是不易。以后,杭苇要我帮他收集、整理近些年来他的讲话与文章,我帮他做了一些文字工作。这就是后来出版的《杭苇教育文集》。
    
    大约在1987年至1988年初的时候,教育界在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德育。有一位宝山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年轻教师写了很多文章。杭苇不赞成他的观点,于是,一位老人与一位年轻教师打起了笔仗。据事后传出的消息,在1988年3月18日夜晚,杭苇彻夜伏案,通宵达旦赶写反驳文章。几天后的3月22日上午,杭苇约人讨论《教学论》初稿,八点半,上海牌小轿车刚刚驶进陕西北路500号大院门口,只听有人大喊:“杭局长晕过去了!”我赶紧从办公室急奔出来,只见姚庄行在指挥车子调头,急驶瑞金医院。中午十二时,就传来他突发心肌梗塞,抢救无效的消息。
    
    这是一位终身的教育家。终其一生,他都在为教育事业作奉献。
 


—— 信息源自:文汇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