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目前有22.5万农民工子女进城读书。其中,主城九区接收进城农民工子女占主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13.9%。昨天,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雅棠率领部分市人大代表听取了市教委关于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的汇报。市教委主任彭智勇表示,将尽力确保农民工子女享受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重庆现有各级各类普通中小学9351所,在校生415万人。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22.5万人,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6.1%。全市接收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学校321所,其中主城九区115所。近年来,进城农民工子女就学人数逐年增长,与2004年相比,增加了10万人左右。
重庆市教育系统采取了系列措施保障农民工子女入学:如为方便进城农民工子女参加中考,取消了按户籍参加中考报名、考试和录取的制度,改为只凭学籍就可报名参加考试、享受同等条件录取的资格;大多数区县采取了“减、免、缓、捐”等措施,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帮助贫困进城农民工子女完成义务教育;江北区实行“免收借读费、实行人头补贴”的政策,对入学的农民工子女实行每学期按200元标准一次性补助的办法;在农民工最为集中的渝中区,中小学在校生有1/3都是农民工子女,仅一年就免收了700多万元的捐资助学费。
市教委表示,目前农民工子女入学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统筹规划不够。大量农民工子女拥入城市,导致城区学校办学资源短缺,表现在大班额现象突出、师资数量不足、生均活动场地变小等。由于大量农民工子女进城入学,造成流出地办学资源闲置。据调查,在我市的一些边远区县的乡镇中心小学、村小,有的学校班额不到30人,甚至有的学校只有10名学生。此外,由于进城农民工工作和居住的不稳定性,学籍管理难度和控辍保学难度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