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中国父母陷入赏识教育误区 只重技而不重道

--------------------------------------------------------------------------------
点击次数:2786  发布时间:2008-7-31 11:37:14

  又是一个接近绝望的妈妈正在滔滔不绝地哭诉:“我的孩子没法管了!”实际上,她的宝贝儿子只不过是在课堂上说话,让老师请了一次家长而已。

  “换个角度说,你的孩子很擅于将所在环境中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是吧?”我没心没肺地回答。对方回我一个不可理喻的白眼,不吭气。

  “为什么做了家长的人,都那么容易焦虑呢?对孩子保持一种赏识的态度就那么难吗?也许他只是需要更多的关注……”

  没等我说完,对方愤怒了:“我还不赏识他?从他会用蜡笔在墙上画道道那天起,我就天天夸他字写得好,画画得好,歌唱得好,连吃顿饭我都忘不了夸他用筷子用得好!有用吗?”

  哦,天哪!我连忙安抚这个可怜的母亲。同时心中感慨:又是一个误解赏识教育的人!

  谁说赏识教育就是一个劲儿地夸孩子?换过来想想,要是你身边有个人天天没事找事地夸奖你,你会因此就自信倍增?继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吗?

  我们的孩子的确需要表扬,因为中国的传统忽视与家人表达正面的意见。常常是家长希望孩子聪明,反而总说孩子笨;希望孩子懂事,反而总说孩子不懂事。但是,赏识教育,只重“技”而不重“道”,只用方法而不掌握理念,是远远不够的。那些不切实际、无关痛痒的机械表扬,我们自己听着也不舒服。

  打个比方:假设你一早赶到办公室开会,遇到一个熟人,把你上下打量一番,说:“哟,你总是穿得这么光彩照人!”你——

  可能会感到怀疑(他是在敷衍我?要不就是不懂时尚。)

  可能会急于否认(总是光彩照人?幸好,他没看见我一小时前的样子!)

  可能会带来压力(我下次开会该穿什么啊?)

  可能会感到被控制(这个人在讨好我,他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

  或者,关注到自己的弱项(还好这条裙子遮住了我的两条大粗腿。)

  当然,这些猜测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被夸奖的人自己,并不相信自己是“光彩照人”的。相反,如果你对自己的装束充满信心,夸也好、骂也好,都不是问题。

  孩子需要的,也是父母传达给他的这种信心,而不是简单的夸奖。

  那么,赏识是什么?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是沟通,是平等。赏识的内涵与外延远远超出表扬,表扬只是赏识的一种手段和形式。表扬一个孩子,我们只需要竖竖大拇指,鼓掌,表扬。而赏识的本质呢?是一种心态,是一种为人父母对孩子最天然的美好态度。

  做家长的朋友,不妨回想一下——

  你会怀疑你的孩子不会走路吗?即使他两个月的时候不会翻身,五个月的时候不会坐起,八个月的时候站不稳?

  你不会。

  所以,不论你的孩子在学走路的过程中,摔多少个跟头,绊多少个跤,你都不会焦虑,你都会笑呵呵地陪伴他,守候他,并在他站起来的那一天由衷地开心骄傲。

  怎么孩子长大了,爸爸妈妈就把这些都忘了呢?

  我们也可以,并且应该像坚信自己的孩子总有一天会自己走路一样,坚信他会成长为一个正直勇敢、脚踏实地、对自己认真负责的孩子。

  抱着这样的态度,用最自然的方式与孩子相处。感到开心的时候就表达你的开心,需要等待的时候就陪他耐心等待,甚至孩子做错的时候就指出他的问题。至于表扬与否,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 信息源自: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