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龙慧(右二)率领军分区后勤部人员检查营院建设工程情况。)
从人武部长,到后勤部长,尽管岗位变了,人们对他的印象多年来却始终没有变,亲切地称呼他为“放心部长”。
这位“放心部长”,就是湘潭军分区后勤部部长张龙慧。“八一”前夕,记者在湘潭采访,上上下下都说他是一个干干净净干事的部长。湘潭军分区政委张志初这样评价张龙慧:做人放心,干事放心,为官放心。
突击放得心
今年初的那场大冰雪,让湘潭军分区的官兵刻骨铭心。
冰雪覆盖着三湘大地,重灾区郴州变成了一个“冰窖”、一座“孤城”。2月1日清晨,湘潭军分区接到省军区指令,派张龙慧率领10台卡车运输队,在冰雪封路的危急关头南下,运送救灾物资驰援郴州。
雪在下,冰在结,路更险。平时从湘潭到郴州只需2个小时车程,这趟险象环生、走走停停,竟是那样的漫长,走了30个小时。
2月2日上午9时,在距郴州30公里处,冰层厚厚覆盖着公路。10台满载大米、食品等物资的军用大卡车,正喘着粗气向南行进。突然,前方一座电力铁塔倒塌了,3根被厚厚冰块包裹的电线仿佛3根冰柱,凌空砸向公路。“危险,停车!”坐在开道车上的张龙慧反应迅速,一声大喊,司机及时刹车,车队停了下来。前面一辆地方大货车被“冰柱”砸坏了驾驶室。张龙慧和官兵们赶紧下车,抢救转移货车上5名司乘人员。这天,他们赶到郴州已是中午时分。一昼夜多的急行军,重重困难阻挡不住他们这支“钢铁运输队”。
从湘潭出发前,张龙慧带领部队在京珠高速抗冰一线,已连续奋战了7个昼夜。冒着风雪严寒、生命危险,他们一趟趟送食品、送矿泉水给京珠高速滞留的旅客,安置抢救生病的群众。天寒地冻,他们的突击行动,令受阻于旅途的人们心里无比温暖。当张龙慧从郴州返回湘潭家中时,因为楼顶蓄水池冻裂漏水,房屋里早已结了一层冰。
张龙慧是打“突击”的好手。
凡遇急、难、险、重之事,他都争着上,领导也非常愿意让他去干,因为关键时刻、突击作战,他打得好,打得漂亮。
湖南水患频发。每一次抗洪,都能看到张龙慧冲锋在前的身影,洪峰浪尖辉映的“橄榄绿”。98抗洪,他率20艘冲锋舟驰援岳阳。1999年益阳民主垸溃堤,他带领民兵舟桥分队搜救转移群众600余人。在湘潭县担任人武部部长期间,由于他抗洪作战经验丰富,县委、县政府很信任地让他挑起“全县抗洪抢险指挥长”的重任。这些年来,他多次参加重大抗洪抢险战斗,每次都出色完成了任务,曾两次被记一等功,5次荣立三等功。去年,他被评为“全国防汛抗旱模范”。
2006年7月,“碧利斯”热带风暴肆虐湘南大地,上万名群众被洪水围困,湘潭军分区奉命紧急救援。张龙慧虽是一位后勤部长,军分区领导却放心地派他带队出征。在遭受重灾的永兴县,整整26个小时,他与官兵们粒米未进,连续操作冲锋舟在湍急的洪流中穿梭,成功解救受困群众1万多人,为身陷绝境的群众托起生命的希望。他和他的战友们,被当地群众誉为“水上尖兵”。
管事放得心
2006年初,张龙慧调任湘潭军分区后勤部长。后勤部长,事情杂而多、细而小。能不能管好事?人们都在关注着他。
刚一履新,一道大难题摆在了他的面前。湘潭军分区当时因建设新营院负债高达400多万元。张龙慧感到压力很大。他了解得知,新营院工程总报价3915万元,牵涉许多个地方工程队,于是决定进行审计,并立下规矩:不打招呼,不写条子,不讲价钱,一切按原则办。他从市财政局请来6名审计人员专司此事,又请广州军区和省军区派出联合审计组。经过近半年的审计,新营院工程总计审减865万元,不仅为部队建设节约了开支,而且使军分区从沉重的债务包袱中解脱出来。这次审议的成果,也被广州军区列为审计范本。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部长就是部队管“粮草”的官。过去,物资在哪里,数量有多少,如何归集,军分区部队指挥员往往心中无数。张龙慧阅读了大量中外信息化方面的书籍,琢磨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2007年,他带领民兵预备役人员与国防科大合作,历时1年,共同研制出部队后勤动员与指挥系统平台,通过联网,物资、车辆运输、通信等各项后勤保障信息均能随时呈现在指挥员眼前,使军分区部队后勤保障步入信息化先进行列。今年5月,在军分区组织的一次城市防空后勤保障演练中,指挥员坐在电脑前,轻点鼠标。半个小时后,所需车辆、油料、医疗等物资全部按时征集到预定地点。
走进湘潭军分区机关大院,只见绿草如茵,花木葱茏。樟树、银杏、玉兰、桂花、杜英……把这座全军“绿色军营”装点得绿意盎然。这是机关后勤社会化服务带来的新景象。
机关后勤工作难满人意。可是,张龙慧大胆改革创新,却让这难题迎刃而解。
过去,湘潭军分区机关后勤工作都是由机关职工和临时工负责,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然而不是这不满意,就是那不满意。张龙慧担任后勤部长后,进行市场调查,对机关后勤实行社会化改革,把园林、保洁等全部向社会公开招标,聘请专业服务公司负责服务。就连办公室里摆放的花盆,也是请专业公司服务。不仅每年节约开支比以前少了100多万元,而且服务质量好。机关院内移植的铁树不服水土,倘若在过去早就枯死了,经过专业公司人员“打吊瓶”拯救,如今枝繁叶茂、一派生机。
为官放得心
张龙慧是80年入伍的军人。无论后来当官大小、岗位变化,他都保持着一个军人的本色,坚持做一个干干净净、清清白白的官。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部队实行“以劳养武”,允许搞生产经营,张龙慧被任命为军分区生产办主任,负责管理部队加油站。几年下来,他为单位创造了数百万元经济效益。军分区决定给他个人32万元的目标奖励。他硬是将这笔巨额奖金全部退还给了组织。
权力对于领导干部是最现实的考验。走上正团职领导岗位后的这几年,张龙慧经手的工程款项上千万元。可无论是当人武部长,还是做后勤部长,他只坚持一个原则:谈事在办公室,工程公开招标,大额开支集体研究决定。
去年,军分区准备兴建一栋干部公寓,工程主管是张龙慧。亲戚、朋友、战友听到消息后,纷纷找到他承揽工程,但他都婉言以拒。一名包工头在多次被拒后,对同行放出狠话:“我就不信‘邪’,这年头还有花钱搞不定的人。”这人提着礼品找到张龙慧的办公室,并将一个装有4万元现金的红包塞给张龙慧。张龙慧对他说:“今天我收你一分钱,我就不值一分钱!”最终,这项工程由一家资质好、出价低的公司承包。这名包工头无奈地说:“这世上还真有钱摆不平的人。”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后勤部长管钱管物,可多年来,张龙慧始终严以律已,公私分明,不揩公家的油。他没有为私事报销过一张发票,没有用公款接待过一个自己的客人。今年4月,他过生日请同事和好友聚餐,花了几千元。吃完饭后,一位下属抢着买了单。可第二天一上班,张龙慧便把他喊到办公室,把餐费如数付给了他。
参军入伍这些年很热门。张龙慧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湘潭人,经常有亲戚朋友找他走“后门”要求当兵。他的姨妈想送自己的孙子参军,怕过不了政审关,托张龙慧关照。张龙慧直言相告:“生活上有困难我可以想办法帮忙解决,但违反政策的事坚决不能办。”为了此事,姨妈很长一段时间不搭理他。正因为坚持原则,不循私情,张龙慧当人武部长6年,年年做到了无责任退兵。
一身正气干云天。张龙慧为官之清,令群众钦佩不已,他自己也感到十分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