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一度的高校招生录取时间,考生正在面临人生发展方向的选择。记者发现曾经一度被冷落的职业院校又重新获得了一些考生和家长的青睐。大学生就业难的压力,家长和学生在选报志愿时更加慎重和现实,很多学生甚至放弃上本科而转投热门职业院校。
李涛是某中学的高三毕业生,今年高考成绩已经上了三本。但考虑到将来就业和家庭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家长和李涛都选择了广东一所一直很有口碑的职业院校。“我就想学一门实实在在的技术,将来出来也好找工作。”小李笑着告诉记者。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职业院校一直被人们视为“二流教育”,是“没有出息”的“无奈选择”。只有考上大学,才是光荣的“天之骄子”。社会对学历、知识的高度重视,虽然大大提高了国人的科学文化素质,但另一方面也产生不容回避的负面作用。如一些名校、重点大学生源过于集中,而许多职业类院校却生源不足;一方面存在大量的技能型人才缺口,高级蓝领供不应求,另一方面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在学历、学位上的盲目追求水涨船高,以致于如今在一些人心目中:本科生是“贫困生”,硕士、博士才起步,海外文凭才算数,且不管这文凭是如何获得,是否货真价实。而且,近年来的一系列事实不断地挑战着这样的传统观念。
从北大毕业生卖猪肉,到清华女硕士摆摊卖菜,再到山东省4万多名大中专毕业生不得不到技校“回炉”学技术。不久前发布的2008年度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毕业半年后,2007届大学毕业生至少有60万人还处于失业状态中,其中有着众多毕业于重点大学的学生。而在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的今天,6月底在天津举行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却引来近千家企业到现场抢夺技能人才,其中位列世界500强的企业就有20多家,同行之间的“抢人大战”非常“惨烈”。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投入力度也越来越大。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日益发展,大批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技术工人的短缺已经成为我们继续发展的巨大瓶颈,而职业教育作为为国家输送这些“能工巧匠”的人才基地,自然应当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并且获得相应的支持与地位。
一份包含全国116个城市、1.68亿城市人口的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报告显示,各技术等级的劳动力需求都大于供给。许多企业开出很高的月薪、年薪,都聘不到一个优秀的技师或高级技师。深圳市连续几次向社会公布的“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中,高级钳工的平均月薪多次超过了硕士研究生的平均水平。更主要的是,技能型人才无论是工作环境还是社会地位都不断得到提升,技能型人才无论是在发展前途还是“钱途”上,都一点也不差。
可以说,当今社会对学历、学位上的盲目崇拜,直接造成了我国人才结构的不稳定、不合理性,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障碍。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我们不仅需要专家、鸿儒,更需要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不平凡事业的能工、巧匠。对于他们,我们都应不吝奉以人才的称号,而这就需要我们从新建立合理的人才评价标准和体系,给具备各种不同能力的人以充分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