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提醒:别被高考招生诈骗信息忽悠

--------------------------------------------------------------------------------
点击次数:2684  发布时间:2008-7-17 11:42:58

 

  目前,我省高考志愿填报已经结束,各大院校的招生工作也将拉开序幕。对许多家庭来说,家里的孩子能否顺利考取理想中的大学,也就成了他们眼下最为关注的问题。

  也许是这份期盼太重了,所以每年的这个时候,也是各种高考招生诈骗案件的多发期。一些心怀叵测的人,利用考生父母希望给孩子上一个好学校、好专业以求以后能有好前途的心理,乘机打起了高考招生的主意,进行诈骗。福建省公安厅特别提醒市民,摆正心态,谨防高考招生骗局。高招垃圾信息开始“冒头”市民举报:收到谎称能弄到“名额”的短信

  7月3日,家住鼓楼区的黄先生通过本报“携手治理垃圾信息”专栏热线反映,他收到一条有关高校招生的诈骗短信,自己也差点跳进这个“陷阱”里。“幸好有这个垃圾信息治理专栏,我从中学到了很多识别垃圾信息的方法,要不然这次我也要上当了。我希望通过你们的专栏给大家都提个醒,要小心这种虚假的信息。”

  黄先生告诉记者,由于今年儿子参加高考,他的手机上最近收到了一些招生短信。“本人有全国部分高校的招生名额,只需两万元即可……”就是这条短信,差点骗走了他两万元钱。黄先生说,收到短信后,他将信将疑。“但是考虑到儿子的高考成绩不太理想,就只上了本三线,所以我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拨通了对方留下的电话。”

  接电话的男子先询问了黄先生孩子的高考成绩,然后告诉黄先生,自己的一位亲戚在教育部工作,能从内部弄到一些国内著名高校的录取名额,每个名额两万元。但是因为黄先生的孩子只上了本三线,所以还需要多交纳一万元。同时对方还保证,学生四年毕业后有国家承认的学历证书,并且承诺可以提前与校方签订书面协议。

  “听到这里,我的顾虑也打消了许多。但是接下来,对方说给我一个账号,但是需要先支付5000元定金,他再把合同书用快递寄给我,然后我再支付余款,他就把录取通知书寄过来。”黄先生说,“一听到要先付款,我就想起专栏里经常刊登过的那些骗术伎俩,就多留了个神。”

  于是,黄先生便追问起对方招生的具体详情,结果没问几句,对方便支吾了起来,很快就挂掉了电话。这时黄先生才确定,这是个骗局。

  黄先生表示,现在正是高考招生的关键时期,他担心有的家长收到这些信息后,万一“望子成龙”心切,便可能上当受骗。招生骗局五花八门警方提醒:“拿钱换录取”绝对不可信

  为此,记者特别咨询了福建省公安厅的相关负责人。据他介绍,像黄先生遇到的这种骗局并不新鲜,几乎在每年的高考结束到高校录取新生这段时间都会出现。

  警方提醒,行骗者通常抓住广大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切心理,散布虚假高考招生信息来骗取钱财。他们往往自称是高校或省招办某领导的熟人、亲戚,声称自己有办法让达到本二分数线的考生录取到重点院校,达到专科分数线的录取到本科院校,或者从普通专业调到热门专业。

  警方特别指出,这些骗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拿钱换录取”。广大考生及家长们一定要多加辨识,不法分子的最终目的就是骗取钱财,这些所谓的“花钱买分”、“高费入学”其实都是欺诈行为,千万不要轻信,以免上当受骗。

  此外,考生和家长要注意通过正当渠道获取考试及录取信息,切勿相信非法中介及不法分子的虚假承诺。若发现可疑的“录取”诈骗,要迅速向公安机关报案,防止侵害的发生和蔓延。

 


—— 信息源自:东南早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