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孙善学:职成教育助力建设“学习之都”

--------------------------------------------------------------------------------
点击次数:4628  发布时间:2008-7-16 11:37:21

 

  作为担负首都教育重任的教育行政部门,北京市教委将如何应对终身教育的新挑战,完成好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新任务?4月18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专职委员孙善学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学习之都”建设立足四要素

  记者:北京市正在大力推进学习型城市的建设,教育在其中起什么作用?
  孙善学:关于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重要意义,我不再赘述。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委、市政府的决定中,首次提出要建设“学习之都”,这代表着北京市人民的目标和共识,其内涵非常丰富。
  学习型城市有几个标志,那就是:教育事业最发达、学习资源最丰厚、学习氛围最浓厚、学习条件最优越、优势人才最集中——五个“最”。不难看出,教育是其中基础性的东西,而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更要担当起重要角色。
  记者:那您认为应该怎样建设学习型城市呢?
  孙善学:要实现建设学习型城市的目标,必须具备四个要素。
  首先,建立首都终身教育体系和终身学习服务体系,提供面向所有人的所有阶段的教育,这是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基础。当前面临的一个问题是融通现行的教育体系,要实现各类学历教育之间、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纵向衔接和横向沟通,形成更为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例如,从去年开始,北京市没有升学的高中毕业生都可以免试进入中职,学习一年即可获得中职毕业证书。同时,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应相互融通、相互渗透和相互参与,促进各类普通教育学校面向社会开放,为市民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和学习服务。
  其次,统筹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服务的能力,这是建设学习型城市的保障。除了文化馆、图书馆等传统学习资源外,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网络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依托远程教育网络,发挥广播、影视、数字传媒等技术优势,开发网络学习资源,积极发展各类数字化远程教育,建立市民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第三,推进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创建,这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主要途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都是城市的组织和细胞。学习型组织的理念与过去有很大不同,过去提到学习强调个人,以个人发展为目标;建设学习型组织既要实现组织目标,又要实现个人目标,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最后,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这是建设学习型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推动力。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倡导良好的学风,建立稳定的队伍。

  八大要点推进全新探索

  记者:您能否为我们“划”一下当前工作的要点?
  孙善学:我把当前工作简要归纳为八点:第一,建立学习型城市的领导小组和领导机制。第二,制订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的规划。第三,加强研究北京作为学习型城市的指导体系,以及各级各类的评估体系。第四,积极指导推进本市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尤其党政机关应起示范作用。为此,北京将继续开展一批优秀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学校等组织的评选。

  第五,加强培训,分层次举办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培训班。

  第六,把落实人文奥运行动计划与创建学习型城市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广泛开展奥林匹克主题教育活动。第七,从今年开始,北京市将举办“市民大讲堂”,讲堂设在高校,节假日向市民开放,向他们介绍奥运知识、中国和北京的历史文化知识以及科技知识等。第八,加强学习型社会的国内外交流活动。
  我想说的一点是,虽然各区县、单位已经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积极的实践,但是国内外还没有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成熟经验,所以这是一次全新的探索,需要更多努力。

  职业教育新功能

  记者:请您具体谈谈职业教育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孙善学:其实,近年来职业教育的办学功能正在创新,它由传统的单纯学历教育,转变成学历教育加职业培训,为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提供技能培训服务。这也是应对职业教育生源减少的一种出路。
  现在,我们正在试点在职校开展成人学历职业教育,让成人在职校接受与其专业相关的学历教育,摸索“技能+基础”的学历教育模式。这样,满足劳动者提高学历需求的同时,也能改变以前成人教育学非所用的状况。
  在“学历教育稳定,职业培训大力发展”政策的指导下,职业教育将从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和效益转变,由学历教育向学历和非学历教育并重转变。最终,职业教育不再是为一次性教育就业服务,而是为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提供服务,为建设学习型城市提供更大的动力。

 


—— 信息源自:现代教育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