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素质教育结果 高考第一名往往也是“多面手”

--------------------------------------------------------------------------------
点击次数:3110  发布时间:2008-7-9 11:35:34

  他们不是“神童”,也没有苦读,但是普遍会学习、心理稳定、热爱文体——

高考第一名往往也是“多面手”

  全国高考成绩日前已全部公布,各地文理科高考第一名再次吸引了人们的目光。炒作与过度关注“高考状元”是不可取的,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些考生身上普遍存在一些可贵的素质,他们不是人们想象中“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而几乎人人都是素质全面的“多面手”。

  北京市今年高考理科第一名是中国人民大学附中的胡梦萦。这是个多才多艺的学生,上初中的时候就通过了钢琴10级考试,对长跑、羽毛球和跆拳道都很有兴趣,还曾经在学校运动会上拿过名次。参加活动,培养特长会不会影响高考成绩?胡梦萦说,学习上跟着老师走,不用安排额外的学习,这样就会有足够的课余时间参加各种活动了。

  安徽省今年文科第一名是太和一中的王晓涛。他也不是人们想象中埋头苦学的“书呆子”,乒乓球、篮球、书法都是他的爱好。他说,考试成功没有秘诀,全凭自己的心态和平时的努力,而学习不能拖拉,今天的事情今天一定要做完一直是他的原则。

  据苏州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江苏省文科第一名是常熟中学的杨清嘉,这个学生学习习惯好,善于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她还是校学生会主席,组织能力强,喜欢唱歌和漫画。苏州市理科最高分被苏州市木渎中学的陈海江获得。他是班长,不光学习成绩好,还肯帮助同学,喜欢打篮球。

  盐城市亭湖区伍佑中学校长卢富斌告诉记者,在这几年高考中胜出的主要是素质比较全面的学生,一些学生干部、学生党员不仅平时表现好,也普遍在高考中表现突出。该校10多名高三学生党员,今年考得都不错。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曾对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4名高考第一名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表明,这些学生并非智力超常的“神童”,他们的成功跟学习环境宽松,学习方法得当关系极大。

  “从这些年我们研究所的调查情况看,这些高考第一名是综合素质高、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他们不一定是最聪明的,但他们是最会学习的,会思考,会动脑筋。”

  中科院心理所王极盛研究员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几年,高考优胜者大部分是素质比较全面的学生,这表明素质教育与高考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矛盾。这些学生考试得高分的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是学会了学习,学习方法比较科学,学习效率高。高考是对考生在中学阶段所学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综合考查与检验。与体育比赛相同,有考试就有名次,高考第一名对知识的领悟和运用能力领先他人,学习的方法比别人有效,是现行高考人才选拔竞争中的获胜者。从记者采访到的几位高考第一名来看,几乎每个人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其次,素质比较全面,高素质的考生更容易得高分。北京市海淀区教科所所长吴颖慧告诉记者,现在高考得高分的孩子根本不像一般人以为的那样是死读书的孩子,高分段的孩子,一般不偏科;现在的考试题目也不是仅靠死记硬背就能考好的,考试不仅测了成绩,也是对素质的检测。得高分的孩子在精神状态、理解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上都是特别强的。而比较好的心理素质,也是获得高考好成绩的重要前提。

  再次,全面发展,有个性特长和爱好。从记者了解的情况看,大部分高分获得者不仅善于学习文化课,在体育、艺术、社会活动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长和爱好。

  苏州市教育局局长鲍寅初对记者介绍了上述类似情况和看法,他认为,从这几年高考情况来看,认为素质教育与高考之间存在根深蒂固矛盾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从实际情况来看,高素质和高考分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专家指出,素质教育实施10多年来,已经变成真正的指挥棒,不仅指挥着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也是高考的“指挥棒”。因为素质教育的引领,高考题目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全面素质,更加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更加注重社会现实,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是高分考生往往也是高素质学生的最深刻原因。作为一种手段,高考正在更好地为推进素质教育服务,而素质教育,正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到教育教学实践的每一个方面。 

 


—— 信息源自: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