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整个过程是动态的、发展的,不能建成后停滞不前,成为挂在网上的面子课程、形象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是动态的发展过程,不是停滞不前的。精品课程建设要注重把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突出教学特色,要有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作保证。
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2003年教育部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以来,精品课程在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开放与共享,促进高校教学水平的提高,推动高校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良好的示范性。但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整个过程都是动态的、发展的,不能建成后停滞不前,成为挂在网上的面子课程、形象课程。精品课程已经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如何在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的基础上做到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应该注重动态教学模式发展,加强内涵建设,这是精品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只有如此,才能使精品课程具有生生不息的发展动力和经久不衰的生命力。精品课程建设在继续发扬成绩的基础上,围绕动态教学模式的内容,还要从下面几点努力:
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学科体系、专业结构的交叉融合,对知识更新提出更高要求。在符合认知规律的基础上,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动态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教学内容要具有先进性、科学性,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没有学术研究的课程建设是苍白无力的。教师只有及时地掌握学科的发展动态,结合自己的特长进行有针对性的学术研究,及时借鉴吸纳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把教学内容中的静态(教材、作品)与动态(新的学术研究成果)结合起来,自觉地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扩大课程的学术分量,拓展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教学的学术品位,才能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丰富课程的学术内涵和教学内容,从而在教学当中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学术兴趣,培养学生理论思考和学术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治学、不畏艰险的探索精神,稳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现在打开精品课程网站,有的课程大同小异,如古代文学,教学内容基本相同,似曾相识,从《诗经》到屈原,从李白到杜甫,没有什么新鲜感,看不到教学内容的异同以及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在什么地方。其实在教学中,教师们大多注重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不过在网站没有体现出来,这方面没有做到优质教学资源的开放与共享,人们也没有看到教学内容的动态建设与发展,这应该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遗憾,也是以后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应重点注意改进提高的地方。我们希望经常看到教学内容的革新,取长补短,以共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提炼精品课程的个性特色
国际上一些著名大学很注重教学特色的培养和提炼,如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教学特色是“坚持以学生为本,鼓励每一个学生在多元和共有的环境中开发自己的潜力,注重基础理论教学和学生思维能力及方法论的培养”;麻省理工学院的教学特色是“理工与人文相通,博学与专精兼取,教学与实践并重”;芝加哥大学的教学特色是“研究工作是学校的主要工作”;斯坦福大学的教学特色是“实用教育”。这些特色使他们的某些学科处于世界的最前沿,产生了广泛影响,确立了学校的国际地位和知名度。
国内大学也是如此,有的特色很显著。从另外方面来看,由于各学校的具体条件和学科基础不同,培养目标不同,社会需求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有差异,这就要求各校要根据具体情况优化结构,形成有鲜明特色的学科。与其他课程相比,精品课程已经是特色了,但这是精品课程的共性。精品课程与精品课程相比,要凸现自己的特色,还需要不断努力。凸现精品课程特色,要根据学校定位确定,如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重点大学、非重点大学,部属院校、地方院校等。
教学特色、课程特色应是不同的,要多样化,而不是趋同。课程特色包含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是教学观念方面的。如古代文学精品课程可注重人文教育,把古代文学研究者所关注的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在新世纪的延续与发展的内涵在当代大学生中首先得到转化。用当代意识发掘、阐释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人文与科学精神,使学生通过教学得到精神上的滋养、人格上的培育、感情上的熏陶、审美上的愉悦和智慧上的启迪,从而拉近古代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达到育化心灵的效果。
课程特色也可以是教学内容方面的,如临沂师范学院古代文学课在2004年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近几年来,我们根据临沂师院的特点,从本地实际和学校实际出发,把古代文学与沂蒙文学结合起来讲授,形成自己的特色。六朝时期,临沂文坛人才辈出,这是我们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学优势。如诸葛亮、王羲之、颜延之、徐陵、何逊、刘勰等,他们为沂蒙文学的发展建立了不朽功勋,留下了灿烂的文学作品,重点讲授这些文学作品,突出地域文学特色,使学生知我沂蒙、爱我沂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之,有了特色,就有了亮点。
在精品课程网站上,有时我们很难明确看出特色的东西,供借鉴的特色成果也是不多。也许精品课评审过程中凸显了教学特色,但在动态发展中要进一步建设,网上材料要进一步丰富,以供大家借鉴。
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育是艺术,教学方法和手段必须具有先进性。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进行了多年,如何体现先进性,有的注重教学形式由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化为多形式的互动交流;有的采用与研究型教学理念相适应的授课方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基于探索和研究的教学模式;有的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有的通过创建教学团队,开发教学资源,开展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改革,促进教学研讨、教学经验交流。但在精品课程的网站上,介绍一流教学方法的理论和实践不是太多。实现这方面优质教学资源的开放与共享,依然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建设,在师与生、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书本与网络、校园与社会等方面,依照其内在规律,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开拓创新。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以下两方面可以作为教学方法改革的内容之一,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优化课内,强化课外
课堂讲授突出重点、难点、新知识点,做到精讲和略讲相结合,学生能自主掌握的、不大重要的内容,可以略讲,反之则精讲,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50分钟。同时,构建自学指导和课外训练体系,为学生提供参考书籍、参考文献,包括网上资料,并布置适量的作业题、思考题和小论文写作,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充分利用学术期刊网,尽量减少查阅纸质文章带来的不便,以便较快地获得新的研究成果,开阔学术视野,形成有限课内、无限课外的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新局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强化自主性、研究性学习
建设精品课程最终的成果应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质量、就业率、创业成功率和学生为社会所能创造的价值上。而自主性、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和载体,要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地探究问题,这是其主要特征。大学的教学有其学术性和严谨性,如何启发学生的自主性、研究性学习,如何开展师生互动,不同学科、不同课程有不同的特点,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可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将其看作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切入点,看作师生互动的重要方面。问题式的教学,不单单是老师提出问题,还要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双边互动。
以问题为主要特征的研究式教学,老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认真考虑,精心选择。另外,在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期,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问题式教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导向,老师要知己知彼,既要激发学生兴趣,又不能难倒学生,在问题的广度与深度上,有一个恰如其分的把握。有些问题学生可以自行解决,老师只作简单的点拨、学生课下作简单的交流就可以解决了,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