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高考志愿填报技巧:学校VS专业谁优先

--------------------------------------------------------------------------------
点击次数:3256  发布时间:2008-6-26 13:28:11

 出场专家:衡水中学刘邦重

  填报志愿时,到底是学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一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学校、专业各有各的优先权

  观点一、学校优先、名牌效应很受用。

  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

  1、名牌、重点大学在办学水平、师资力量、文化氛围等方面胜于一般大学,可以从各方面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客观条件,培养多方面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和发挥,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名牌大学学科门类众多,名师云集。即使学生就读的专业不甚理想,也可以通过跨学科选修课程丰富自己,使自己成为复合型人才。

  3、学校的声望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从就业的角度来看,多数企事业单位招聘人员也是按照先选学校再选专业的原则进行的。所以,名牌大学、重点学府的名声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宽广的就业机会。

  观点二、专业优先、就业前景更重要。

  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

  1、选择专业就是选择职业。因为念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就业,顺应社会需求选择专业有利于将来就业。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考生如果选择的专业与个人的特长、兴趣、爱好相一致,则更有利于考生今后的发展、成才。

  3、强的高校有弱专业,弱的高校也有强专业。与其到一所强校读弱势专业不如到一般学校读强势专业。

  应该说,上述两种观点都有其正确性,强调的都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现行的招生录取体制下,到底是学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不能一概而论,而应当根据考生的分数,结合个人的具体情况,在分数、学校、专业、地域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以期达到个人的最佳满意效果。

  事实上,在填报志愿的具体活动中,考生单纯以学校优先和以专业优先都不现实,而应当根据个人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对于有明确专业倾向的考生应以专业优先,填报志愿应以侧重选择专业为主。

  2、对于没有明确专业倾向的考生应以学校优先,填报志愿时应侧重选择学校。

  3、在考生分数允许的情况下,要兼顾学校、地域和专业。应当说每个考生都向往到重点、名牌大学读书,即使是分数不能够达到标准,也都希望选择一个相对自己偏爱的学校;同理,即使考生没有明确的专业倾向,但在考生的心里,大体上还是有一些偏爱或认知的,最起码对自己不喜欢学什么专业还是非常清楚的。比如,有的考生明确表示不学医科、师范、农业,就属于这种类型。对于这种类型的考生,在确定志愿时就应当兼顾学校、地域和专业。

  -认清专业选学校

  填报志愿的过程实际上是考生依据自己的理想、兴趣、特长以及未来的职业倾向,在高考成绩、学校以及专业之间寻求平衡的过程。实践中,很多考生和家长往往会遇到这样一个两难的问题:根据考生的分数,学校要进一个档次,则专业就没有选择的余地;如果侧重选择专业,则学校就要退一个档次。在就业处于“熊市”的大背景下,就要采取“强势专业”的策略。

  所谓“强势专业”是指一所高校科研力量、师资力量最强,在同一领域具有领先地位的专业。比如考生选择金融学专业国家重点学科就从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这6所大学中选择。也可以从属于省级重点学科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山东经济学院、青岛大学、苏州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兰州商学院、云南大学(金融数学)、山西财经大学、云南财经大学、湖北经济学院、贵州财经学院、南京财经大学、浙江财经学院、浙江工商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学校中选择。

  选择“强势专业”策略,一般适合那些具有一定分数优势的学生。因为“强势专业”在一所大学中一般都是录取分数最高的专业,没有一定的分数优势即使分数能够达到学校的录取分数要求,被强势专业录取的可能性也不是很高。

 


—— 信息源自: 燕赵都市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