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的准备包含很多内容,主要有备教材、备场地和备学生等,在这些备课内容中,备教材和备场地是有形的、客观的、可预见的,而备学生比较复杂,包括学生的健康状况、运动能力、心理因素和性格特点等教师很难提前预知。下面我谈一下自己备学生的心得体会,以供同行参考。
1、掌握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对特异体质的学生要做到心中有数。体育老师授课前要对身体异常的学生要做好记录并与班主任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有无重大疾病,哪些活动对某些学生不适宜等。老师上第一堂课时要告诉学生,如果身体有某些疾病或缺陷而又不愿公开一定要与老师单独说明,以便避开某些运动项目或降低要求。中学时就曾有一位同学在1000米测试时因心脏病发作而猝死,由此可见,沟通和了解对事故的预防有多么重要。
2、测试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合理安排训练的量和难度。学期初要对学生进行一次综合素质测试,根据测试结果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身体素质好的小组可以适当增大运动量和难度,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培养其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素质较差的小组应适当降低要求,循序渐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合理安排训练的量和难度,既不要“因噎废食”,也不能“贪大求难”。如跳远项目可以安排多个起跳点,跳山羊分成“分腿腾越”和“屈体腾越”两个难度等。
3、了解学生的运动水平和心理特点,合理地布置场地、器材。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对场地和器材有不同的要求,我们要因人制宜、因地制宜。运动水平高的学生往往心理素质过硬,动作较少出现失误,对场地器材的适应也快;运动水平差的学生,容易出现心理紧张,动作变形,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也差,如果采取防护措施不力就会造成运动伤害。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运动能力,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场地和器材,场地的配置应该能够满足特殊学生和特殊情况的需要。
如:1994年学校田径运动会跳高项目,裁判员按照平时队员训练的情况准备好场地,比赛中一左脚起跳的运动员由于步法混乱跑到了右脚起跳点起跳,结果落到垫子边的空地上,学生摔得当场昏迷,检查结果是轻微脑震荡。
4、对个别性格活泼好动的学生要特别关注。学生活泼好动对体育教学来讲是一把双刃剑,在球类、游戏等体育项目的教学中能起到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团队凝聚力的作用,但是对于投掷项目,过于活泼、好出风头就会造成纪律松散、秩序混乱,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