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特殊教育,托起希望的明天(图)

--------------------------------------------------------------------------------
点击次数:5997  发布时间:2008-6-25 11:53:21

 

  5月18日,阳光明媚,温暖和煦,大港区第一家特殊教育学校落成。宽敞明亮的教室,完备的康复器械,教学区、功能区、宿舍区、运动区和休闲区一应俱全,优雅、整洁、明亮的校园,不禁让人有一种透彻心脾的温馨。

  在这座5层楼高的教学楼里,残障孩子们将接受9年的优质教育,他们将从这里扬起希望的风帆,感受生命的另一种内涵,书写别样人生。

  共享优质教育

  大港区委、区政府始终将残疾人教育事业放在重要位置。为了让残疾人得到更好的教育,大港区把残疾人特殊教育纳入全民教育发展规划,在全区形成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等职业培训、高等教育相互衔接的残疾人教育体系。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残疾儿童更是洒落在人间的精灵。为了给他们建立一个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让他们和健全孩子一样快乐地学习成长,2001年,大港区在大港一小设立了启智班,慈母般的呵护、细心的照顾、优良的教育,让残疾孩子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在第二幼儿园开设了聋儿语训班,对重度残疾儿童开展送教上门,全区各类残疾儿童98%以上实现了就近入学、随班就读,基本实现对全区残障儿童“零拒绝”。

  为了让残疾儿童得到更高标准、更高质量的教育,2006年末,大港区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决定挤出1000多万元建设特殊教育学校。区政府对搞好大港区特殊教育提出要求,“一定要做好残疾人教育、服务工作,特教学校要尽快高质量建设好!大港区的特殊教育一定要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区教育局、区财政局、区建委、区建筑设计院的相关领导和专业人员分批实地考察了周边地区的多所办学先进的特教学校,通过反复论证,高水平、高标准制定了新校的建设方案。历时20个月的筹备和建设,一所拥有一流的环境,一流的设备、一流的师资,占地面积6460平方米,建筑面积4962平方米的高品质花园学校,矗立在大港区交通便利的黄金地段。学校建设期间,区委、区政府的主要领导多次到建校工地考察、指导学校建设。为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把大港区特殊教育办成高水平,先后投入13万余元,用于教师的特殊教育专业技能的专项培训,2007年9月,选送4名青年教师赴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脱产培训一年。

  区教育局局长刘明成的一番话,代表了大港区特教工作者的心声,“特殊教育作为民心工程要给予特殊关注,要以办好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为己任,恪守优质育人的工作理念,精细管理,规范办学,不断强化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和敬业奉献的意志品质,努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和谐教育环境,以高标准、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为残疾少年儿童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促进特殊教育的健康发展,使大港区特教学校成为全市质量最好、品位最高的特教学校之一。”

  看到整洁、温馨、明亮的校园,一位家长流着眼泪说:“有了区委、区政府的重视,还有全社会的扶助,有了学校和老师辛苦付出,这些孩子们才没有与世隔绝,没有被人遗忘。因为特殊教育,我们的孩子不用再遭受别人的唾弃和白眼,才能让孩子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据了解,大港特教学校将面向大港区残障少年儿童实施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今年,特教学校将先开设两个启智班,其中一个班将全面接手大港一小启智班的学生,另外将面向大港区招收7~10岁,具有走读条件的轻、中度智障少年儿童。这些孩子将在这所特教学校接受良好的教育,将来走向社会,自食其力,并为建设大港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共享文明成果

  区委、区政府始终不渝地坚持民生为重、民生为先,把残疾人工作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已实现残疾人事业与全区经济社会同步发展,残疾人平等充分参与社会活动的环境与全区城镇化建设同步实施,残疾人生活水平与健全人生活水平同步提高。在真正意义上,使残疾人工作成为播撒阳光的事业,成为体现大港经济发展、城乡文明与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

  目前,大港区有残疾人1.2万人,在残疾人康复、教育、劳动就业、文化生活、社会福利保险、安居乐业、法律服务和援助等方面,按照“一切为了残疾人”的宗旨,建立了长效机制,同时把残疾人事业做为促进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在物质上提高残疾人的生活水平,在精神上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给残疾人物质与精神上的真正实惠。大港区先后获得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区、全国残疾人扶贫工作先进区、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区、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先进区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用于残疾人养老、医疗、住房、生活保障等方面的资金达690.2万元。全区建立志愿者助残服务工作机构157个,志愿者助残人数3.2万人,企业家出资26万元,资助510名残疾和残困学生完成学业,区残工委54个成员单位与108个残困户结成帮扶对子。

  没有健全的身躯,没有健康的体魄,没有聪慧的头脑,残疾人是不幸的,然而生活在大港的残疾人又是幸运的。走在大港的城市街头,全宽式坡道、低位电话亭、公共车站盲人等候区、银行低位柜台、无障碍设施,一个个城市建设的细枝末节无不渗透出对残疾人的关爱,一曲“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和谐乐章在大港区无声的流动,处处彰显着大港这座现代城市的无穷魅力。

  一个城区弱势群体的居住生活学习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城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文明程度。大港的残疾人从来不是孤立的,他们是大港的一份子,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他们和健全人一道共同享受大港现代化建设的文明成果。

  共享美好明天

  大港区非常注重残疾人义务教育后的职业培训教育工作,积极为残疾人寻找就业机会、拓宽渠道,并纳入区劳动就业服务体系,成立了残疾人职业介绍中心,特别是为残疾人提供多门类的职业培训。

  几年来,通过举办残疾人艺术作品展、残疾人自强演讲比赛、残疾人艺术团演出、长江新里程高科技助残培训班等活动,残疾人的生活观念进一步转变,综合素质和社会参与意识不断提高。依托大港区特教学校、养老院、种养殖基地,建立和完善智障人士和精神残疾人士阳光之家、阳光工场等托养机构,帮助这部分残疾人接受康复训练、学习生活技能,解决他们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保障改善民生,构建和谐大港,不仅要给残疾人平等享受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成果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让残疾人树立自尊、自信的信念,树立自立、自强的勇气。在区委、政府和社会的关爱和帮助下,爱的阳光抚慰着残疾人的心灵,普照着这个“残弱”的世界,经过特殊培训教育,他们走出家门,走出阴霾,走进社会,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

  在大港,残疾人与健全人一样,共同创造平等、参与、共享的环境。为智障人士建立的“阳光之家”、为聋哑儿开设的语训班,对无能力入学的残疾儿童开展送教上门活动,大港的特殊教育和职业培训点燃了残疾人的生命之火,照亮他们人生之路。“残者有所助”在大港被诠释出完美的内涵。

  特殊教育,将使残障孩子有一个希望的明天!

 


—— 信息源自:天津日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