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志物是体育教学中常用的器材,易搬运,使用方便。标志物能刺激学生情绪,有助于规范和诱导学生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和完善运动技术。下面就笔者的体会和做法,与大家交流。
一、让学生接受标志物
在教学时,初次使用标志物,可能给学生练习增加一定的心理负担,首选要让学生适应标志物。在体育课程标准中,以体操、球类、田径为主,教师在授课时,既要看教学内容也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密切结合,课前一定要先到操场上仔细观察,分析和确定课上学生活动的地点和路线、器材安放的位置等,恰当地选定和运用标志物,使标志物真正起到帮助完成教学任务的作用。
二、选择恰当的标志物
同一个内容,可以选择不同的标志物,但应该注意学生的身心特点,要建立在学生能够“接受”的基础上。通过设置标志物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一种新奇感,从而提高学生注意力。如:在跳远教学中,同样采用标志物,不同的标志物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学习跳远动作,在沙坑前放置一条皮筋或放置一根竹竿,学生产生的心理反应就不同,让学生越过竹竿,势必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而皮筋的效果就好得多,学生能够接受,使学生在标志物的作用下,达到动作规范化、标准化。
三、运用标志物增强学生的视觉和空间感觉
1.提高定向能力。例如:在跳高教学中,在学习摆动腿的动作时,可在前上方吊一小球,要求学生用摆动腿的足尖去触及它,体会摆动腿在空中的动作方向。
2.有效纠正错误。学生在开始学习动作时处于泛化阶段,这个阶段会出现许多错误动作,甚至还会伴随有一些多余动作。运用标志物,则会约束学生,纠正错误或改掉多余动作。如:学生做篮球行进间投篮动作时,身体在空中伸展不开,这时就可以在篮板下设置一个吊球,让学生用手触及吊球,通过反复练习,提高学生在空中身体伸展动作能力,使错误动作得到纠正。
3.提高动作幅度。在一些项目的教学中,提高动作幅度是决定动作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恰当地运用标志物,则会促进这个目的实现。如:进行技巧鱼跃前滚翻教学时,可在学生体前的适当位置上放一实物或画一条线,让学生越过它,再进行滚翻,“鱼跃”动作就表现出来了。随着学生熟练程度的提高,体前所放实物的距离亦可逐渐增加。通过这个手段,鱼跃前滚翻就可以做得又高又远,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体育教师应深入钻研,努力开发标志物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范围,使其在完成教学任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