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 点击次数:3696 发布时间:2008-6-25 11:45:16 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技能最直接的途径,然而目前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举步维艰,突出的表现是传统的观念尚未突破。尽管职业学校的就业率如今远远高于大学,但上职业学校对很多家长和学生来说,依旧还只是中考、高考失败后的无奈选择。民进中央去年在西部地区做的一份调查发现,在部分县,每年初中毕业生进入职业学校的比例仅占毕业生人数的八分之一左右,与国家规划的1∶1比例相去甚远。 这与长期以来形成的固有升学教育模式不无关系。君不见如今中考、高考竞争是愈演愈烈,升学竞争的触角甚至攀到了幼儿园。而政府对高中名校、示范校的建设动辄千万元甚至数亿元地投入,更加抬高了世俗眼光,致使职业教育逐渐边缘化。国家投入严重不足,仍然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现在许多职教中心是“大楼空、设备空,专业多、学生少”,就像老师们说的:“由于条件有限,我们只能在黑板上搞加工,教室里搞养殖。办学模式仍然是讲理论、少实践,很难适应就业市场需求。” 提高农村整体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农村职业教育不可忽视。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正在由个体向组织化、分散向规模化、低技能向高素质转化,只有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才能为促进城乡统筹、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服务。当务之急是要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改善职业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可喜的是,近年来,在我国中西部的许多省份,已经意识到职业教育对农村发展的重要意义,纷纷加大了投入,下大力气建设职业学校,鼓励学校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区域性重点学校加以扶持,整合教育资源,使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相互沟通,建立起多元化职业教育发展体系。 现在的关键是如何把职业技术教育和基础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把初、高中毕业的青年学生纳入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不失时机地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使之成为新型劳动者,具备转移就业和创业的能力。各地都在进行有益的尝试,一些省市在初三下学期或高三上学期把学生分流,采取“1+1”、“3+X”、“5+1”等等形式进行职普对接,降低了学校办学和学生求学的成本,解决了教师编制、学生流失等问题,使学校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学生毕业后高的就业率,也吸引了家长和学生的眼球,提高了家长和学生的信任程度,使入学率连年升高,形成了良性循环。 大力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有专家提出,我国职业教育要真要正做到协调发展,必须创新发展模式,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合作为桥梁,以质量求生存,才能切实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要增强学校设课和学生选课的自主权,教学内容的确定要“让消费者参与设计”,突出岗位实际需要与综合素质提高的需要,从岗位能力分析入手,让当地企业界人士、农场主、行业有经验的技术、管理人员等非教学人员参与。还可以紧扣当地正在或即将实施的燎原计划项目、星火计划项目、丰收计划项目、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等等大大小小的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将农民或职业学校学生组织起来,使学到的技术有用武之地,达到农科教真正意义上的结合。唯此,才能摆脱学科知识中心的束缚,解决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矛盾。毕竟,技能的养成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如此,“黑板上种田”的局面才能真正改变。
—— 信息源自: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