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十六年“双语”教育开花结果

--------------------------------------------------------------------------------
点击次数:3001  发布时间:2008-6-20 13:13:58

 黄明是喀什地区莎车县佰什坎“双语”学校的校长。日前,他和记者谈起佰什坎“双语”学校的创办及发展时,泪水模糊了他的双眼。

    那是骄傲的泪水。现在,他的学校已经有40多名正式在编的教师,有802名学生。目前仅在内地新疆高中班和区内初中班,就有213名学生曾是佰什坎“双语”学校的学生!

    1993年,黄明决定创办“双语”班,这一举动在佰什坎乡这个封闭的农牧区引起了轰动,这些农牧民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不会说汉语,也很少去了解外面的世界。

    黄明想用汉语为这些少数民族农牧民的孩子插上翅膀,让他们飞得更远更高。但最初,他的想法并未引起当地人的共鸣:没有人愿意让年仅六七岁的孩子离开自己,学一种平时用不上的语言,在一种跟自己完全不同的生活环境里成长。

    黄明说,当时办学条件十分差,缺教室、缺老师、缺教学设施。开办之初,仅有8名学生和两名教师。

    愿意送孩子来学“双语”的家长,也是因为曾吃过不懂汉语的苦头。当地牧民赛买提·达吾提就是其中的一个。有一年,他陪着妻子在乌市看病,因为不懂汉语,很多事情都不方便,也遇到很多尴尬,回来后,他下定决心送孩子来学汉语。

    虽然赛买提·达吾提的行为遭到邻居和朋友的一致反对,但谁也改变不了他的决心。他总是在天黑时,偷偷地拉上一车干柴、一车蔬菜或者是一车煤送到学校,感谢老师们教他的孩子。黄明说,当年正是赛买提·达吾提的这些举动给艰苦条件下办学的自己增添了信心。

    为了营造出汉语的语言环境,“双语”班一开始就实行寄宿制,实行封闭式语言强化训练。只有六七岁的孩子哪里受得了这个,一到晚上,孩子们都哭着闹着要回家,老师们只得耐心哄劝,实在不行就请家长来学校。

    尽管困难重重,但黄明的“双语”班很快就让大家刮目相看。“双语”班成立的第一个学期,学生的学习成绩便在全乡统一测试中名列前茅,不少家长开始主动要求把子女送到“双语”班学习。

    2000年9月,莎车县二中从全县近千名考生中招收80名考生组建首批 “双语”班,其中前7名都是从佰什坎“双语”班毕业的学生。

    也是在这一年,佰什坎“双语”小学正式成立,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家长意识到了学习汉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多的少数民族孩子进入“双语”学校学习。“双语”学校的生源已经覆盖到周边的县市和地区,仅2006年就有1000余名儿童到学校报名。

    黄明笑着说,现在赛买提·达吾提可是扬眉吐气了,他的四个孩子,老大从新疆医科大学毕业后,回到佰什坎乡当了一名护士;老二在上海上内高班,老三在杭州上内高班,老四在乌市66中区内初中班就读。

    10多年来,黄明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他欣慰地看到,这些学生走出农牧区,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10多年来,黄明也迎来一批又一批的新生,这让他对自己的“双语”事业充满信心,哪怕付出再多,他也觉得值得。

 


—— 信息源自:新疆经济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