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高考志愿填报平行志愿留心五个误区

--------------------------------------------------------------------------------
点击次数:3111  发布时间:2008-6-16 15:21:56

     误区一:“冲一冲”因人而异

  实施平行志愿以后,原本只有1个第一志愿,现在有4个第一志愿。不少考生和家长把4个志愿定位成“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垫一垫”。专家提醒考生,“冲一冲”当因人而异:考生有可能冲进心仪学校但非心仪专业;考生也有可能发挥失常,浪费了“冲一冲”志愿。

  因此,在定位“冲一冲”的院校时,考生还是应当慎重、正确估计自己的水平,不要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浪费志愿。

  建议考生在定位时,可以借鉴往年定位第一至第四志愿的方法,注意院校志愿的梯度和顺序,定为A、B、C、D院校位置。

  具体而言,考生可在各批次的平行志愿中,在自己的实力范围内,根据各院校历来的录取平均分、学校的影响力等因素,将学校分成高分段学校、中分段学校和低分段学校等不同层次。再根据自身专业兴趣,作进一步合理定位。

  误区二:不要盲目追求名校

  在考生和家长中,有不少尚未确定报考专业,但已暗下决心“非名校不去”。实行平行志愿后,追求名校还是选择专业,将成为一个考生和家长必须认真决策的问题。这是因为从外省市实施平行志愿的情况来看,被录取考生的分数呈现出“扁平化”特征,即由于采用了“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投档方式,被录取考生之间的分数往往更为接近,集中在一个很小的分数段内。在考生集中报考某个重点院校和某个热门专业时,这一现象就会特别突出。这时,如果考生分数刚进投档线内,又不愿选择调剂,则很可能因此被退档。

  这样一来,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就必须在选院校和选专业之间做好权衡。须明确一点:好的院校中也有一般的专业,一般的院校中也有优势学科和专业。要注意的是,考生如果是调剂入某个专业,因为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可能会不利于自身潜力的发挥和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因此,考生和家长还是要理性选择。

  误区三:“保底优惠志愿”行不通

  有些考生已经获得了某些自主招生试点院校的优惠录取政策,因此打算把这些院校的志愿填在B、C、D等后几个志愿,作为“享受保底优惠志愿”,反正能享受到这些学校的优惠录取政策,这一想法也是错误的。

  2008年沪上有资格进行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的高校有复旦、交大、同济、华理、华师大、财大、东华、上外8所。如果考生参加了招生院校组织的自主选拔测试并合格,高考成绩也必须达到第一批本科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才有可能被录取。录取这部分考生,招生计划不使用公布的招生计划。

  获得这些院校自主招生优惠录取资格的考生,必须把该院校的志愿填在平行志愿A志愿位置上,市教育考试院将在招生院校所在批次第一轮投档前先投档给招生院校。如果考生不把该志愿填报在A志愿位置,则无法享受到优惠录取政策。

  误区四:蜂拥填报本地高校

  由于今年本市的高校招生填报志愿方案中,不强求考生每批填报一所外地院校,很多考生和家长因此打算不填报外地院校,殊不知蜂拥报考本地高校有可能抬高录取分数线,同时还放弃了大好机会。

  据了解,在本市招生的很多外省市院校都有很高的办学水平,不少高校甚至是跻身国家“985工程”、“211工程”的重点院校。从往年在沪招生情况来看,为吸引本市更多优秀学生报考,很多外省市院校都推出了该校的重点专业、特色专业、热门专业计划面向本市招生。

  为鼓励考生踊跃报考外省市院校,今年本市继续实行报考外省市院校加20分投档和外省市院校降分投档政策。从去年招生情况来看,三个批次中,共有1434名本市考生享受到了一、二志愿报考外地院校的加分政策而被外地院校录取。其中,本科批次中享受外地院校降分投档录取优惠政策的考生达到513名。

  误区五:不要过分迷信往年分数线

  由于今年是本市第一年实施平行志愿投档和填报方法,往年的各种参考资料都是按照“志愿优先”的高考志愿填报方式产生的,仅供参考。另一方面,考生家长在定位时,不要迷信各院校往年公布的录取分数线,由于它们都是最低录取分数线,参考价值有限。

  对于考生来说,怎样才能准确自我定位呢?考生首先应把高中阶段的日常测验和模拟考的成绩来为自己合理定位,估计自己在班级、学校、所在区县乃至全市考生群体中的大致位置。考生随后还可了解一下各院校近几年的线上生源情况和录取平均分,做到心中有数。

  家长应加强和班主任沟通,准确把握孩子考试时的心理状态。如有些考生属于“怯场型选手”,而有些考生则属于“比赛型选手”,考试时往往能超常发挥。对于这一心理因素,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都应充分考虑到。


 


—— 信息源自:新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