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区域教育均衡,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已成为重中为之重的任务。我们将围绕教育局推进教育的优质化、均衡化的工作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教师队伍建设第一,坚持推进课程改革,努力夯实教育基础。
一、构建教师教育长效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教育长效机制是开放灵活和稳定的教师教育体系,是以确立教师教育优先发展为前提。我们要认真贯彻实施教育局的“教师发展工程”,努力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立足国际教育发展前沿教师队伍。
1、制定教师发展三年计划(2008-2010年)。配合人事部门研究制定我区新一轮教师发展计划,使我区有比较稳定的培养目标和清晰的工作要求。确立区域特定的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以支持我区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名师等层次的优秀教师专业发展序列。
2、构建教师教育联盟。与教育局有关部门共同筹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教育联盟”。一是在机构建设方面,依托高校(含师院),联合相关的学院,市(区)培训中心,教研、科研等机构,形成教师教育机构联盟,为全区教师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支持;二是在课程建设方面,组织学术委员会,联合开发网络环境下的教师教育精品课程;三是在师资队伍方面,建立专家(教授)资源库,承担培训和在区内各级学校巡回指导任务;四是在信息平台建设方面,积极推进区域内各种信息资源的整合,实现优质资源的互联和共享。我们要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将“教师教育联盟”构建成一个和谐的培训体系,开展专项培训、指导项目,努力为一线教师提供便利、有效的培训服务。
3、实施教研员素质的提升工程。创设条件,分层次地实施教研员“拜师计划”,强化教研员的教育理论、教学艺术的修炼。通过学习研修,提高教研品质,提升学科教学素养,倡导教研员努力形成教学风格。教研员既要有理论水平也要有实践经验,要强化基于实践的应用性研究。教研员要深入学校,走上课堂,把握本学科教学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向。倡导教研员撰写《教研手记》,每学期要完成本区学科报告,既要有定性的分析,也要有定量的分析;既要有教育质量的分析,也要有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努力提高教研员岗位技能。本年度着重在教研活动的组织策划、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分析等方面强化提高。
4、开展教师分层培训。一是积极开展高端培训。依托教师教育资源联盟,探索优秀教师的多种培养模式,如通过动态遴选后备人选、集中培训、学历提升、课题资助、成果出版、教学展示、教育论坛、组团出国考察等模式,有计划地选派3~6名教师到重点院校或研究机构挂职进修,培养有国际视野的专家型教育工作者。二是形成骨干教师常态管理。通过“浙派名师工作室”引领,突出重点,分层培训,通过在场和在线培训方式,举行一定数量的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提高参训者教学基本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教育综合能力等,培养推荐一批学术基础扎实、具有突出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优秀学科带头人。三是实施“新生代”教师和“教坛之星”培养计划,强化教学技术行为等基本功培训。
二、扎实推进校本教研,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以课改为抓手,以落实减负增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素质教育将是下一阶段基础教育的工作重心。
为此,我们要在推进校本教研、创建学科品牌、探究教学评估体系等方面花大力气着力实践和研究:
1、实施“课堂教学改进计划”。校本教研是从改进教育教学过程做起,也是教师研修的最基础的出发点。继续聚焦课堂,实施“课堂教学改进计划”。我们要下大力气研究课堂教学,引导教师从教学设计、教学组织、课程标准与教科书、课程资源、教学评价等角度入手,上半年《制定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实施意见》开展教师上课、评析(自评互评)、制定改进措施、再上课等内容的系列活动;下半年开展“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现场交流会。力求在实践与研究中提高教师的教学视野,改进教学行为,积极参加市“轻负担高质量”论坛。组织好区中学教坛新秀评比,争取在市中小学教坛新秀评比取得佳绩。
2、推进学校教学业务工作的改进。这是校本教研在教学管理层面的要求,是从机制层面引导学校和教师重视教学问题。我们要帮助和引导学校强化课程意识、执行课程计划;提高教学常规、教研组管理、评价分析等水平,为此要在教研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教研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和教师学科研究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分步推进。2008年将开展学校教研活动的策划与组织现场交流会,以及与此相关的校本教研成果评比。
3、积极探究“共同发展学区制”下的教研活动。学区制是我区推进教育均衡的措施之一,教研员要进一步做好角色转换,在学区内发挥好引领者和协作者的积极作用,努力探究区域教研和学区教研各自特点,推动学区内教研活动更好的开展。
4、创建品牌学科,促进区域教育均衡。主要是培育学科的品牌建设,2008年起我们将从若干学校的部分学科进行试点。教研部门要花大力气挖掘和培育教师的学科特长,引导学校确立自己优秀教师在学科教学的地位,形成学科教学的特色。进一步丰富学校特色项目内容,从而使学生不仅有艺术、体育和科技爱好的学习选择,而且还有文化课程爱好的选择。品牌学科建设有助于推进区域优质教育均衡的发展。
5、研究区域教学质量的评估体系。教研和教科部门在调研基础上,要积极开展教学质量的评估体系的研究。要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入手,区外考察和区内调研结合,坚持“从基础看发展、从起点看变化,从横向找差距”的评价理念,逐步建立具有区域特色,且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估方案。
三、增强科研意识,发挥教育科研对基础教育发展的引领作用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学校教育发展的科学决策、教师专业的有效提升、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推进教育的优质化和均衡化……这些常规的和深层的问题都需要通过教育科研来解答和解决。因此,增强教育科研意识还需要我们做大量宣传,科研成果需要通过推广来体现其价值。
1、加强学校教科室建设,开展“优秀教科室”评选活动。要通过挖掘、培育科研典型,加大宣传运用科研改进课堂教学、提升教师团队素质的成果。加大对学校科研的资助力度,做好区教育科研优秀成果的奖励工作。
2、提高课题的“存活”和质量。加强课题管理,精心培育重点课题。深入学校调研,积极探索招标课题和资助课题有效方式和途径。定期举办课题研究联谊会,营造科研学术氛围。注重总结提炼我区中小学、幼儿园有影响的教育教学经验,力争在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成果评比中获得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