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家长、学校如临大敌,全社会都在为考生提供“特别照顾”,学生情绪不免紧张起来,而媒体上则刊载专家为考生减压的种种建议……这种情境,让我想起了与此迥然不同的芬兰的“平常高考”。
笔者曾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探访罗素中学,那天,校门口没人把守,径直走进了一间大教室,几十个学生埋头写字。问随行的校长秘书可不可以拍照,她痛快地答应了。在我连着按了好几张出来之后,秘书小姐向我解释:“今天是我们国家统一的高考日,刚才进去的是高考考场。”笔者惊奇地发现,考场里学生桌子上放着蛋糕、饼干和各式水瓶,学生们没有紧张的神情,也没看到监考老师。更令人惊讶的是,学校其他各年级照常上课,还能看见有学生在楼道里玩闹。这哪像是全国性的重大考试———高考?分明就是轻松平常的休闲快乐的娱乐茶座。
也许,这种平静平常、没有外界压力的轻松的高考氛围,更有利于孩子以平常心态参加考试、考出水平吧。这让我反思:我们国内“高压”下的高考,真的有改一改的必要了。
君不见,为了让孩子全心全意地考试,我们有很多家长很注重为孩子提供“反常的考试环境”:租钟点房、考试打的、为孩子提供各种营养品和膳食补充,甚至为孩子捶背等。不可否认这些做法具有良好的动机,可越是这样,就表明家长对孩子的考试结果非常看重,加大了“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考试潜在压力,不利于孩子保持轻松和无忧无虑的考试心态。所以,家长应该从过分、反常中解脱出来,高考只不过是孩子平时成绩的一个检测,让它像食盐和粮食一样自然、简单,若无其事,更有利于孩子的能力施展。
君不见,我们的社会总是不愿信任孩子,于是出现了各种应对高考的“超常社会联动”:为缓解考生紧张情绪,太原各考点将在开考前播放轻音乐;北京监考老师不能穿高跟鞋、洒香水、穿暴露的衣服;山西要求省直各单位在高考期间除紧急公务外,其他公车一律停用,领导干部上下班要带头乘公交或以步代车;成都要求飞机起飞后拐弯,尽量避开成都中心城区上空飞行等等。这种“社会战争状态”当然是为孩子好,可当全社会都呈现“发烧”状态的时候,孩子肯定也会受到“高温感染”,心情难以回归到宁静、恬淡的自然状态,心理机能可能就会呈现失调情况,不利于内分泌的和谐运作,影响考试成绩。已是“准大人”的高三学生,真的需要这些“特殊服务”吗?
我们“承载了太多社会期待的考试文化”,是该进行深刻的自我批评了,请让高考回归平常!回归平常高考后,过分紧张的琴弦回归其自然的张力,才能多一些从容、淡定,才能将紧张化为坦然,才会真正将高考看作是“更换了环境的平常练习”,演奏出美妙的“考试乐音”。就是某门功课考得不够好,也能用豁达的心态轻松处理,集中精力准备下一科,而不是非常悲哀,难以自拔。达到了这种淡然境界,就更能考出理想水平。
在高考即将来临的关键时刻,请张扬“平常高考”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