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考研人故事:三次考研 收获成功

--------------------------------------------------------------------------------
点击次数:5312  发布时间:2008-5-31 11:56:42

 这是我第三次走上考研的战场,回想起前两次的失利,至今仍心有不甘。第一次是因为我没有准备好就匆匆上阵,第二次则是由于我考英语的时候迟到了30分钟而没能进考场。那段时间我真的很低迷,但是老师的一席话激励了我。他对我说:“如果你觉得自己是一个研究生的材料,就是再困难你都要坚持;如果不是,我劝你尽快找工作。人一旦选择了就不要轻易放弃,做人本来就是很痛苦的,人的快乐往往是建立在长期的痛苦之上的。”正是这段话,让我有了这样一个信念:“我就是一个准研究生”,重拾了我的信心。

  在这里,我还要衷心的对所有关心我支持我的朋友们,兄弟们说声“谢谢!”更重要的是我的
父母,他们对我的默默支持是我的最大原动力,大恩不言谢。

  2007年9月25日,我从东莞辞职回来,马上就投入了2008年的复习备考中。对于我来说,最大的困难有两个:一,时间严重不足。我只有一百天左右的准备时间,而学习内容又相当多,尤其是数学一,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做题。二,由于我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所以我选择考结构工程
专业上最强的学校——同济大学,而那个学校的专业课考试内容多且题目难,有10道计算大题,共150分。正是由于这些不利因素,所以从一开始我就有很强的忧患意识。那些日子,星期一和星期天对于我来说没有区别,没有假日,没有娱乐,每一天都是忙碌的,每一天的学习时间都在12小时以上。那份艰辛,用“破斧沉舟,卧薪尝胆”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在这个痛苦的过程中,辅导班的老师的确给了我很大帮助。因为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学好如此多的内容,没有老师的指点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上
培训班的决定省下了我不少的时间,因为很多概念中的概念,规律中的规律不是我看两遍书就能看懂的,可能要看很多遍书才能理解一点点,也就是说,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效果却不一定好。然而辅导班的老师们却把这些规律全部呈现在我的面前,我的任务就是把这些规律理解好,运用好。所以,我的复习计划基本上是和培训班的节奏保持一致。

  上培训班的时候,我的任务就是记笔记,把课堂上的内容完全记下来,记笔记本身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上完课后,当天晚上就把学习的内容巩固一遍,把课堂上没有理解的东西理解好。这个过程很重要,因为刚上完课,知识在脑袋里面是热乎乎的,趁热打铁比过段时间再来巩固要强何止百倍!

  如果说除此之外,我还有什么体会的话。我觉得那就是:对于不同的科目,要用不同的策略。举例说明:一,数学,不做题目是不能上考场的,但是盲目的做题效果也不好,最好的办法是做完后多咀嚼一下,尽量达到“会做一个题,就会做这一类题”的境界,要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二,政治,千万不要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这门功课上,因为我觉得一般人按正常的复习计划都能考60或者70多分,如果你想要在此基础上多考10分或者20分的话,那么需要花费的时间会增加很多,但是如果你把这些时间花在数学或专业课上,能增加的分数就会多更多。再者,做政治题的时候,不要做太多的真题,最多做前3--5年的真题,因为很久远的真题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而且有时候还会对你产生误导。三,英语,一定要重视真题,真题是个宝,要把每年的真题当成正式的考试来对待,做完后多想想作者的出题意图,这样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如果有多余的时间,可以做少量的模拟题,如果时间不够,也可不做。

  在这里,我要送给所有将要考研的同学一句话:“考研,不在于努力,而在于再努力;不在于坚持,而在于再坚持。”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最后几个回合的较量。用正确的方法,加上你强大的自信心和意志力,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是不困难的。愿所有怀抱考研梦想的学子都能“直挂云帆济沧海,乘风破浪会有时!”
 


—— 信息源自:人民网-教育频道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