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2008高考语文指导:行文有理 更得有据

--------------------------------------------------------------------------------
点击次数:3307  发布时间:2008-5-29 13:53:52

  

 

    论据是议论文三要素之一,是一篇文章的重中之重。在全国高考大纲中,作文的发展等级要求我们“材料丰富,论据充实”。但是在平常的作文中,同学们在论据的使用上还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所举论据不能证明观点,论据不典型,论据陈旧,使用论据时只单纯地把论据摆出来而没有结合论据进行分析论证。要解决这些作文中常见的问题,我们还是应从论据的基本作用、论据的积累和论据的选择及具体使用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给同学们以启示。 

    一、论据使用的基本要求

    1.论据要真实可信。最好是大家普遍认知的名人事例。诸如编造的人或事、营造的梦境等都不能作为论据出现。

    2.论据要典型。个别的、偶然出现的事情不能作为论据出现,要选择最能反映事物本质规律的典型材料,增强论据的说服力。而且在举多个事例时要注意从不同类型、不同领域来选取论据。

    3.论据要新颖。李白和司马迁固然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和文学家,但如果文必称李白、司马迁,也多多少少会带给人一种索然无味之感。

    4.论据要充分。一篇文章可以就论点举出两到三个论据,也可以举出两个主要论据,再用排比句的形式,在一个自然段中举出两到三个简短的论据,这样会使文章的材料变得丰富。

    5.最后一点,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所举论据一定要能够充分地证明论点。观点与材料的统一是议论文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所举的事例不能证明观点,那么即使它再典型、再新颖,也不能起到为文章添彩的作用,而只会使文章坠入“无底的深渊”。

    二、论据从哪来

    论据使用要丰富,必然要有一定量的积累,“心中有论据,作文才不慌”。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我们可以从方方面面来积累我们的论据。

    1.向课本要论据。

    语文课本和读本是我们获取论据最直接的资料。清静无为的庄子,归隐田园的陶渊明,智勇双全而又识大体顾大局的蔺相如,知错能改的廉颇,这一位位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都可以成为我们笔下的论据。其实又何止是语文课本?有的同学在苦于没有论据的时候,不仅拿出了语文书,还拿出了物理书、化学书、生物书,其中一个个伟大科学家的事迹跃然眼前,为我们的文章增色不少。

    2.向生活要论据。

    我们的大部分同学,特别是毕业班的同学,每天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彻底地“与世隔绝”,社会上的热点时事也都应该成为我们关注的对象。从年初抗击雪灾的英雄人物,到奥运圣火境外传递期间紧护火炬的残疾运动员金晶;从近几年来感动中国的一位位不平凡的人物,到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上的所有战士、医务工作者以及全力支持他们的全国人民,如果你被他们的行为所感动,那么你完全可以将他们写到你的文章当中。

    3.向偶像要论据。

    有位同学在《分忧》一文中写道,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有这样一句话: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想快快长大才能保护她。然后他由周杰伦感激母亲的内容联想到我们要为父母分忧,从而达到了很好的为中心服务的效果。其实我们所崇拜的偶像身上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内涵,所以我们关注的不应仅是他们唱的歌有多么好听,他们的球技有多么的高超,而是偶像身上所蕴含的那些追求理想、拼搏进取的精神,他们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人性中积极的方面也同样可以作为我们的论据出现在文章中。

    三、论据的具体使用

    1.灵活地使用论据,让一个论据为多个主题服务。

    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经验,同一个论据有多个写作的角度可供挖掘,侧重点不同,说明的内容也就不同。所以在平时积累论据的时候要注意从多角度理解论据。可从材料中同一个人的不同方面出发,也可从不同的人物出发。

    遇到题目后,很多情况下同学们并不能马上想起一个或几个和题目完全契合的论据,所以我们要依据论点对已知的论据进行缩减,选择和中心最为契合的切入角度将论据和中心勾连起来,从而发挥其证明中心观点的作用。 

    2.有选择地叙述例子。

    选择论据后就进入了论据的写作阶段,这一过程包括叙述例子和结合例子进行论证。以下简称为叙例和议例。在叙例时,我们要注意取舍。有的同学在叙例时重点不突出,甚至有时还出现详细的故事情节,造成文体不清,这是写文章的大忌。论据是为证明观点服务的,所以我们在叙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只交代梗概,有重点地把能证明观点的那一部分材料说清楚就可以了,要剔除与论点无关和关系不大的材料,充分做到取舍得当,切中“要害”。

    3.结合事例作充分的议论。

    结合事例对中心观点进行有效的论证也是我们使用论据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有的同学写作文只有叙例没有议例,将材料“摆”在那里当作议论,这是万万不可的。我们要围绕中心论点对论据进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可注意一些论证方法的使用,如比喻论证、假设论证等。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篇习作:

    面对苦难

    痛苦留给的一切,请细加回味!苦难一经过去,苦难就变为甘美。——歌德 

    幸运的好处固然会令人向往,苦难则会令人惊叹。但如果我们乐观地面对,厄运或困难也会变成好事。古籍中就曾屡言受苦即是福。人生如刺绣,在明丽的背景上配些许暗郁的图案比那一片耀眼更加悦目。人生如菜,必定五味俱全,但却缺一不可。经历过苦难的人生是一种财富,更是一种为搏击长空而做的积累。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正如法国总统萨科奇。4岁那年父亲离开了他,并且由于他是移民的后代,在上学时备受歧视。孩提的不幸反而造就了他坚韧和不屈的性格,在做内政部长时,他以强硬手段,仅仅两周就平定了一场暴乱。萨科奇的事例告诉我们:面对苦难不能屈服,而要把它当作一种对自己的磨炼。正是苦难造就了他强硬的作风,使他赢得了法国人民的心,使既无政治资本又不是法国本土人的他成为总统,他的自传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不是想成为总统,而是一定要成为总统。”这也充分说明了他所遭受的苦难对他的深刻影响。

    都说做事很顺利会感到幸福,但在人生中有些略带辛酸悲苦的经历,未尝不是好事。人的一生或多或少,难免浮沉,不会永远如旭日东升,也不会永远痛苦潦倒,我们应正视磨难,那西落不也是为东升做准备吗?

    如果文王忍受不了被拘禁的苦难,就不会有流传千古的《周易》;屈原不是被放逐,就不会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传世;孙膑被处以膑刑后,才励精图治编写出了《孙膑兵法》这部著作。历史上无数人物都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面对苦难,不能一蹶不振,也不能甘心就此碌碌无为地终了一生。而是要勇于面对生活中的苦难,在苦难面前抬起头,积极勇敢地面对生活,去不懈拼搏,方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自己的人生添上亮丽的色彩。

    幸福快乐的人生是人们所共同向往的。但只有勇于面对困境的人才有资格去享用。丘吉尔在自传中这样写道:苦难,是财富还是屈辱?当你战胜了苦难时,它就是你的财富;可当苦难战胜了你时,它就是你的屈辱。所以我们一定要战胜苦难,奏出生命的最强音。

    这篇文章优点很多,尤其是在论据的使用方面,如下几点值得我们借鉴:

    1.论据新颖。

    萨科齐是刚刚上任不久的法国总统,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相对陌生的人物,作者能够迅速地了解并掌握他的一些相关经历,并结合中心将他作为一个典型论据出现在作文中,给人眼前一亮之感。

    2.论据充实并能充分调动课内所学。

    作者在文中用了排比的手法同时举出三个古人的例子来证明观点,并且这三个例子都来自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一文。这样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体现出了小作者对于课内文言文的熟悉。

    3.合理的叙例和充分的议例。

    作者叙述例子时详略得当,并且有针对性地叙述事例和中心密切相关的内容,叙述后用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这样的话语引导出后面的议论,议论充分,证明了观点。

    综上所述,论据的合理使用对于提升一篇文章的档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作文学习中不断积累新颖的论据并多加实践,相信同学们会使自己的作文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