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近年来,江海区礼乐街道牢固树立“礼乐重教育,教育强礼乐”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把教育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完善学校管理,从农村办学模式向城市办学模式转变,使礼乐教育事业呈现出蓬勃生机。
“知书达礼,乐学勤勉”之乡
礼乐文化底蕴多元化、民本化,素有“礼欢民乐”之美誉。在礼乐跨龙村南胜里古门楼的对联“南地往来敢谓闾门容驷马;胜流建议还期雨露浥芝兰”,就是古时礼乐人通过读书参加科举考取功名的写照,礼乐又被称为“知书达礼,乐学勤勉”之乡。
清朝道光四年(1824年),新会知县文廷杰创建礼乐书院(地址在现礼乐二中),至今已有近200年历史,是当时新会除棠下、司前和新会会城外仅有的公立书院,开创当地近代教育之先河。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经教育司批准,当地人在礼乐书院开办了礼乐第一所小学,当时有学生50多人,教师3人。1926—1927年,礼乐办学风气日盛,学生人数达1200人。1956年礼乐中学(新会六中)成立,外海、棠下、荷塘、睦洲等四邻学子拥到礼乐中学读书。
1994年,礼乐镇启动教育强镇战略,将礼乐中学与礼乐二中易换校址新建礼乐中学,将其打造成为“知书达礼,乐学勤勉”的省一级学校。
固教育之本 强礼乐之基
目前,礼乐街道有中、小学校9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初中2所、小学6所,在校中小学生9222人。近3年来,礼乐德育工作成效显著,学生思想品德好,学生违法犯罪率和安全事故均为0。
“教育是奠基工程,我们再困难,也要倾力把教育办好。”这是礼乐街道党工委书记陆润球掷地有声的话语,他道出了该街道“舍得”办教育和优先发展教育的信心和决心。在全街道发展的规划蓝图中,教育始终是加快当地经济发展,推动各项事业快速前进的基础性工程。
礼乐街道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期,财力不足,但该街道历届领导数次推迟办公大楼的兴建,把有限的资金全部投入到教育事业中,确保教育经费投入。礼乐街道把教育投入当作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投入,2005、2006、2007年的教育经费支出分别为1362.84万元,1772.5万元,2286.13万元,同比增长21.01%,30.06%,28.98%。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
教育是强街之本,创建省教育强街是礼乐街道优先发展教育所走出的重要一步。近年来,该街道通过宣传引导,使全街道上下营造良好教育发展环境的意识进一步增强,真正形成了“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乐”的浓厚氛围。礼乐街道办主任吕华海说:“礼乐重教育,教育强礼乐,礼乐街道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地位,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人才、抓教育就是抓发展的大局意识,大力推进教育强街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