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 点击次数:3988 发布时间:2008-5-24 11:16:58 在新的形势下,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大做强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大战略任务。 “两型社会”建设呼唤大量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 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新区的设立也是新经济发展思路在空间上的布局,需要我们调整产业结构,优先发展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高效率、低污染、低能耗的产业。而为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一支高素质的人才大军特别是蓝领人才,是“两型社会”顺利实现和发展的一个重要保证,这一任务历史地落在了职业教育的身上。 发展职业教育是“两型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迫切要求。湖北是教育大省,但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却发展不够。纵观全国,往往工业大省和职教大省是一对孪生兄弟,如果重点本科院校定位为培养金领人才,一般专、本科院校定位为培养灰领或银领人才,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则是需求量最大、处在生产和服务最基层的、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和工艺水平的蓝领人才。在国家推进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制造业发展的过程中,培养人才应对发展和挑战,是教育对“两型社会”的重要职能和责任,而技能特色明显的职业教育的发展尤为重要。 发展职业教育是实现“两型社会”经济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措施。职业教育是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把劳动力的数量优势转化为高素质、高技能人力资源优势的转化器和加工厂。粗放型经济看中的是劳动力成本低,“两型社会”需要的却是劳动力素质高。职业教育作为城市圈人才供给、培养的基本平台,也要纳入城乡一体化的建设等规划之中,形成工业与职教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实现工业反哺职教,职教惠及农民,农民转变成城市创业者和高素质的产业工人,同时实现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升的良性机制,从而实现真正的工业反哺农业,实现经济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发展。 发展职业教育是解决城市圈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的必然要求。目前,城市圈相当数量的劳动力就业困难,另一方面招工难,尤其是技工荒已成为许多企业发展面临的难题。分析技能人才紧缺的原因,人才培养的结构不合理,优质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供不应求,再加上城市圈企业用人机制、环境及待遇还较欠缺,一些中等职业学校仍然立足省内培养,面向东南沿海就业,造成城市圈技工荒。 发挥独特优势,打造“两型社会”蓝领人才培训基地 发展职业教育,要善于发挥办学基础、人力资源、交通区位等独特优势。要认识到“两型社会”对职业教育发展带来的契机以及发展职业教育的独特优势,把人力资源培训基地的建设作为融入武汉城市圈的重要工作举措。从孝感的实情来看,孝感人力资源丰富,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的区位优势明显,职业教育在全国、全省有影响有位次,完全可以举城市圈之力,打造“两型社会”蓝领人才培训基地。 以“武汉—孝感职教共建协作框架”为基础,在孝感境内的汉孝接合部建设城市圈乃至华中地区最大的职教城。城市圈建立一个稳定的蓝领人才培训基地,能为新型工业化和“两型社会”服务。要充分发挥孝感职教在省内外的影响和品牌效应,认识到这些品牌的裂变、扩张能力,大张旗鼓打造城市圈蓝领人才培训市场,形成“学技术来孝感,选技工来孝感,办职教来孝感”的职教品牌和“孝感技工”的人才品牌。 整合职教资源,发展优势特色专业,形成发展合力。构筑城市圈大职教体系,调动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办职教的积极性。通过统筹城市圈内职教资源,建立以产业链和价值链为基础的职业教育分工、协作机制;通过合并、联办、划转等形式,打破行政区划和学校类型界限,充分挖掘现有教学资源潜力,形成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骨干职业技术学校;结合城市圈的产业布局,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品牌特色专业;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就业需求变化,加强分工与合作,适当压缩一些长线专业的规模,扩大紧缺专业招生数量特别是高级技工、技师的培养规模,设备共享、师资共享。从而形成以孝感职教城为龙头,辐射整个城市圈的职教培训网络,鼓励职教城面向全国招生,优先为“两型社会”服务,进而服务到整个东南沿海,形成以“两型社会”为依托的全国性职教品牌。 创新职教办学模式和投资机制。积极探索职业教育与市场经济直接对接的民办化道路,突破职业教育发展的诸多瓶颈。在城市圈中,目前民办职教特别是民办中等职教发展尚不够。要在全省率先为职业学校营造一个鼓励开放、改革、创新的环境,通过公共财政的激励功能,促进优质中职学校做大做强。要把资金支持和体制创新结合起来。事实上,有些拨款多的学校如果面向市场意识差、制度创新不够,办学仍然得不到学生、家长、企业的欢迎,拨款的优势反倒会变成劣势。 试验区最大的优势是有体制创新的主动权。处在综改区的职业教育更应该把握这一机会。要把开放、改革、创新精神贯穿到发展职业教育的各个方面,破解职教投入不足的难题,深化职教办学投入体制改革,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境外资金,引入民营机制,大力推进公办职业学校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探索股份合作、公办民助、民办公助、国有民办、项目融资等多种形式,形成产权明晰、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多元化办学格局,为早日打造“两型社会”蓝领人才培训基地不懈努力。
—— 信息源自:荆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