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
高考即将拉开大幕,5月17日下午,在距离高考还有20天的日子,新浪高考频道特别举办高考生家长座谈会,邀请高三、高二考生家长及去年高考生家长做客。座谈会上,家长们就考前20天考生饮食营养、
心理调节、如何与考生
沟通、家长要不要陪考及考试期间如何安排等话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往届高考生家长也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绝招,新浪高考频道特别整理出考前20天家长必看的五大提醒,供家长参考:
高考前20天话营养:考生吃什么大有学问
高考生考前饮食应合理搭配
由新浪考试频道举办的高三家长座谈会在5月17日下午顺利进行,在座的各位家长们纷纷提问。其中受到广大家长关注的问题之一就是考前应该让孩子吃什么。
“我天天都会为即将高考的女儿熬上一锅绿豆汤,”一位家长介绍自己的绝招,“一般在这个时候孩子都会比较紧张,绿豆汤不仅对孩子的身体有好处,而且还能降燥火,帮助她缓解紧张情绪。”
另一位家长的儿子今年已经上大一,他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介绍了自己的经验:“最好不要为孩子刻意做些与以前饮食习惯不相符的菜,这样不但帮不上忙,还会给孩子心理造成压力,平时吃什么就做什么,可以以清淡为主。”
以下小编特别推荐两款套餐,不但让考生吃着舒服,还能充分利用食物中的天然营养提神醒脑。
方案一:
有助于养神醒脑的配餐
早餐:全麦面包、煎鸡蛋饺、牛奶、泡菜、青椒、藕、黄瓜
午餐:芥蓝炒腐丝(配料为芥蓝和豆腐丝)、肉末纯蛋(配料为肉、鸡蛋)、麻油花卷
晚餐:青椒羊里脊(配料为羊里脊、青椒、冬笋、鸡蛋)百合花生汤(配料为百合、花生米、白糖)、米饭
有助于增强记忆力的配餐
早餐:枣豆发糕、豆腐脑、素拌四丝(配料为摊鸡蛋丝、青椒、胡萝卜、芹菜)
午餐:五香鱼(配料为鲜海鱼、番茄、黄瓜)、爆炒生菜、米饭
晚餐:熘三片(配料为猪腰子、青椒、葱头)、豆腐油菜汤(配料为豆腐、油菜、虾皮)、麻油花卷
方案二:
有助于增强记忆力的配餐
早餐:豆沙包、牛奶、五香茶蛋、三丝拌花生(配料为莴笋、胡萝卜、芹菜、煮花生米)
午餐:番茄菜花(配料为番茄、菜花)、小白菜氽肉丸子(小白菜、里脊肉、蛋清、海米)、红小豆饭(配料为大米、红小豆)
晚餐:三鲜水饺(配料为猪肉、大虾、笋)、山药核桃糕(山药、核桃仁、红枣、白糖、鲜果)
有助于养神醒脑的配餐
早餐:热狗(面包加小红肠)、艇子粥(配料为水发鱿鱼、蜇皮、鱼片、熟虾肉、油条、大米)
午餐:什绵焖饭(配料为大米、猪肉、蘑菇、土豆、胡萝卜、白菜)、豆腐鸡蛋汤(配料为豆腐和鸡蛋)
晚餐:爆炒油麦菜(配料为油麦菜、蒜泥)、排骨汤、饼或米饭(文/kaorro)
高考前20天话沟通:与高考生交流的8大要诀
家长与高考生沟通的8个要诀
由新浪考试频道举办的高三家长座谈会在5月17日下午顺利进行,活动现场大家都积极踊跃的发言,向“过来人”讲述自己的困惑。在活动现场,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沟通”。
一位高三家长表示,现在临近高考了,自己对孩子抱有很大的期望,但期望值越高,自己内心的担心紧张的程度就越大。她自己也知道自己在孩子面前不应该言语唠叨,但是总是无法控制自己,于是就大大影响了与孩子的沟通效果。在场的家长也纷纷表示在这高考最后冲刺的时候如何与孩子沟通是一个最大的问题。
不少孩子已上大学的家长对此也深有感触,表示自己在去年的这个时候也对此非常的困惑,不知道该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在考生晚上复习的时候,自己总想到他的房间里去看看,总想给他送点水果之类的东西……
对此,小编特别整理了专家给出的几条建议,或许能够给大家一点启示。
要诀1:密切亲子关系。
要做到良好的沟通,就必须密切亲子关系。因此,家长应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尽可能地让孩子明白父母始终是关心和接纳他们的。最重要的是,父母与子女之间要相互信任。为此,父母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正确对待孩子的缺点,帮助他(她)改正错误,切忌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要诀2:培养聆听习惯。
孩子也需要倾听的对象,所以家长要让家里时时刻刻都有一种“聆听的气氛”。这样,孩子一旦遇上重要事情,就会来找父母商谈。要达到这个目的,最好的方法就是经常抽空陪伴孩子,利用共进晚餐的机会,留心听孩子说话,让孩子觉得自己受重视。
要诀3:学会平行交谈。
父母用“平行交谈”的方式跟处于青春期的子女谈话,往往能引起热烈回应。这种非面对面的谈话方式会让父母和孩子都感到轻松自在。父母与孩子的谈话内容,最好是多谈一些如何学会求知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等。在交谈中,还要注意从事情到关系、从事情到感情、从一般到特殊等原则,从而实现孩子与父母之间什么话都谈。
要诀4:只做孩子的顾问。
在实际生活中,父母应做孩子的顾问、盟友,而不要做经理人。家长学会做顾问,学会聆听,提出建议而不插手干预,这样才能让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感觉更轻松。
要诀5:给孩子留下属于自己的空间。
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因此,家长要让孩子有属于自己的空间,不擅入他们的房间,不偷看他们的日记,不问他们不想说的事。
要诀6: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有时,孩子实在不愿与父母交流,那父母就可以把不想或不能直接向孩子说或不中听的话写下来,以文字的形式进行交流,孩子静下心来就会听家长讲话了。
要诀7:不要无所不问。
父母提问过多,很难使孩子讲心里话。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不要咄咄逼人,不要什么都问,如果孩子愿意告诉你,那你一定要认真听他说话,并将它视为礼物,加以珍视。
要诀8:表露矛盾心理。
在同一段时间,孩子可能对父母又爱又恨。对父母、老师和所有对孩子有权威的人,孩子的感情往往是双重的。但是,父母对孩子这种感情的二重性,通常是很难接受的。因此,父母应该学会接受孩子身上存在的双重感情,对孩子所表露出来的双重感情也不用担忧。
父母可以给孩子提供一面感情的镜子,以帮助孩子了解他的感情。一个孩子要了解他内在的真实感情就要听父母对他的感受。通过感情这面镜子,能够给孩子提供一种自发地调整和改变情感表达方式的机会。
专家支招:家长帮孩子调整心态必做十件事
家长帮孩子调整心态必做十件事
在座谈会现场,有不少家长都表现出了焦躁不安的情绪,他们非常渴望能够从专家那里了解到一些在最后冲刺阶段该如何帮助孩子调整心态的好办法。
一位高三家长说:“我们都知道现在想要帮助孩子提高成绩已经不现实了,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帮助孩子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创造一个比较良好的复习环境。但是现在关键的问题是,我们都不知道该如何的帮助孩子调整心态,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一点经验都没有。”另外一位家长对此也感受颇深,她说:“孩子对考试其实内心已经比较有底,他们很清楚自己现在的水平如何,在高考当中能够大约考一个什么样的成绩,但是作为家长对此却不了解,所以我们就非常的焦虑,不知道该怎样去做,甚至有的时候比孩子还紧张。”
在活动当中,还有家长对最后阶段是不是该放松,该怎样放松,如何做到不影响到孩子的情绪等一系列最后冲刺家长该注意的问题。小编特别整理了专家的建议,我们考生家长应该在最后冲刺阶段做好下面十件事情。
一、家长情绪力求稳定
在高考前,特别是孩子在家备考期间,家长要摆脱各种外界的干扰,经常保持比较平和的心态,这对孩子能以稳定的情绪、平和的心态去对待考试是很有意义的。高考前,家长也会对高考的各种动态有所反应,但是,要冷静对待,要有分析地对待,更不能把一些小道消息随便传给孩子。
二、家长心情要愉快
高考前,家长心情好,家里气氛好,就会有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这对孩子的备考是很有好处的。有些家长在高考前担心孩子考不好,整天愁眉苦脸很少说话,其实,孩子一看就知道父母紧张,父母害怕,而这种情绪或多或少会传染给孩子。因此,高考前家长一定要保持愉快的情绪、平和的心态。
三、只要尽力就行了
有人曾经对状元进行采访时问他们的父母在高考前是如何要求他们的,他们很多人告诉我,父母只说了一句话:只要尽力就行了。父母说了这句话自己感觉有定心丸,自己肯定会尽力的,这样减少了不少心理压力,就会从容地应对高考。
四、创造安静的复习环境
安静的复习环境有助于孩子平心静气、情绪稳定地进行复习。吵闹的复习环境将使孩子心情烦躁,注意力不能集中,影响复习效果。在这里我特别提示家长,在孩子高考备考阶段尽量少会客,最好不会客,如果实在不得不会客则最好在家庭以外进行,不要在家里进行。
五、督促孩子娱乐与运动
高考前夕孩子在家复习大都是非常用功的,一做题就是一个上午或是一个下午或是一个晚上,有时搞得精疲力竭,头昏脑涨,不仅影响心情,也影响复习效率。在这种时候,家长就要适当地提醒孩子做必要的轻度运动。
六、确保孩子健康
有些家长误认为高考前应该给孩子加强营养,给孩子吃大鱼大肉。我觉得,其实那没有必要,孩子平时吃什么就吃什么,孩子爱吃什么就吃什么,只要孩子食欲好,在一般情况下孩子的营养都会得到满足,关键是要做到营养平衡。
七、帮助孩子调整心态
我建议在高考前家长经常跟孩子聊聊天,谈谈心,利用吃饭后的时间散散步,相互沟通,让孩子把心里的压力、心里的话、心里的苦恼说出来,说出来就是做好心理调节成功的一半。当然,高考前家长和孩子的心理沟通要讲究时间、地点和条件。不能是孩子正在复习功课时进去就聊上几句。
八、防止对孩子的过分关注
有些家长过分关注孩子,孩子在那复习功课时一会儿过去给孩子冲杯热牛奶,一会儿过去给孩子送块西瓜,有的家长甚至在孩子旁边陪读。这种过度关怀孩子的做法使孩子产生压力,心想,一旦考不好,怎对得起父母的关心……
九、准备一个小药箱
高考前,孩子在家备课期间有可能身体上出现一些小毛病,比如感冒、胃肠的不适等。孩子复习很忙,这些小毛病他顾不得上医院去看。其实,只要家里准备一个小药箱,孩子一旦出现什么身体上的不适,服点药就可以解决了,没有必要往医院里跑。
十、督促孩子做好考前物质准备
高考前几天家长要督促孩子做好考前的物质准备,把橡皮、小刀、格尺等准备好,把准考证等准备好,最好都放在一个口袋里。而且要督促孩子看看考场,讨论一下一旦在去考场的路上发生交通堵塞采取什么样的解决方案。
高考生家长热点讨论:要不要送孩子上
对于考试当天的交通方式,几位有经验的家长在新浪高考座谈会上提到,高考前应该跟孩子沟通好,不能只按自己的想法“一意孤行”,这样容易对孩子心理造成影响。
座谈中,一位家长举了几个生动有趣的例子,简单明了的表达了他的看法。
案例一:
一位考生每天都是自己骑自行车上学,考前他的家长希望由他们开车送考生到考场考试,但是在考生执意不接受“车接车送”后作罢。考试当天,考生骑着自行车向考场“进发”,家长“偷偷”开车跟在考生后面直到目送考生顺利进入考场后才离开。待高考成绩公布后,这位考生的成绩十分理想,家长笑称这全都归功于事前与考生的沟通工作做得好,没有给孩子造成额外的心理负担。
案例二:
一位考生家住北京六里桥,考点却在四中(编者注:考点距这位考生家很远),家长也希望能由他们开车送孩子去考试,这位考生一开始也不同意,后来经过不断的沟通,考生同意由家长开车送他去考试,但是有一个条件—在后备箱里放一辆自行车,如果堵车考生就自己骑车去考点。
是否接送孩子考试本不是什么大事,但在高考这个节骨眼上,任何一件小事都会对考生心理产生影响,作为家长在此时应该尊重孩子的合理意见,出现问题可以心平气和的进行沟通,尤其切忌“命令”式的语句出现。(文/kaorro)
高考期间陪考家长不可不看的注意
距离2008年高考还有不到20天的时间。据了解,不少家长陪考心切,很早就向单位请了假,一心在家“伺候”孩子。而今年高考恰逢端午节假日,更多的家长则打算陪孩子上考场,全程陪考。
陪考应先征求考生意见
新浪高考家长座谈会上,不少家长表示,“平时没太多时间关心孩子,关键时刻应该陪在他们身边。”一位孩子去年已经考上大学的家长则表示:“高考期间,孩子很敏感,家长陪考需要把握一个度,需要事先和孩子商量好,不然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新浪高考特别提示:家长在征求孩子的意见的前提下,如孩子愿意,再前往陪考 。如若孩子不愿意家长又不放心,也可采取尾随方式陪同,以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发生。
给考生充分休息的环境
“陪考的家长考试期间家长该如何安排?”成为家长们谈论的焦点。总结以往给儿子陪考的体会,尽管之前做了很多准备,一位家长认为还是有不足的地方,“当时没提前安排好午休的地方。”
“我们住的地方离孩子考试的地方比较远,中午回家休息来不及,临时在学校找了个老师的办公室让孩子休息了一会。考试的时候天气比较炎热,孩子的精神状态也不是特别好,午间的休息是非常必要的。”这位家长建议,家离考场比较远的陪考家长,可以提前在考场附近订个钟点房让孩子午休,要求不用特别高,只要舒适安静就可以。而孩子的午休时间也不必太长,半小时左右,给孩子一些调整状态的时间。
新浪高考特别提示:大中城市一般都会出现家离考场比较远的情况,家长除了充分考虑到交通需要花费的时间外,可以考虑提前在考场附件预定钟点房,让孩子在炎热的中午得到充分休息和调整。钟点房也不宜太过豪华,简单、舒适即可,减低孩子的不适应性。另外,应控制时间,午睡不宜过长,否则孩子很难保持一个清醒的状态来应对下午的考试。
为考生营造轻松氛围
不少家长有询问孩子考得如何的习惯,而专家指出,最好不要主动询问,这样会给孩子带来心理负担。如果孩子主动提及没考好,也应该平静的安慰,这个时候的责难是大忌。
对此,去年经历高考的家长介绍经验:“我们在陪考期间做任何事和孩子一直有商有量,考完任何一科,不管孩子考得如何,都是用鼓励的方式,绝不询问他/她考得如何,谈一些轻松的和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尽量让孩子放松心情,以更好的状态面对接下来的考试。当然,孩子这个时候也听不进去太多的教导,最好别表现得太过担心,给孩子造成负面情绪。”
新浪高考特别提示:陪考的家长要注意察言观色,不要表现出过度关心,给孩子充分的信任和鼓励;了解孩子的日常兴趣所在,考试期间多和孩子谈论和考试无关的话题。考试期间应使考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状态下,使考生保持在积极向上、冷静乐观的精神状态中,为考试的成功奠定良好的计算基础和心理基础。(文/mobai)
小贴士:
除了往届高考生家长的经验,小编特别整理了相关专家对于陪考家长在考期的七大建议如下,仅供参考:
父母陪考要注意如下技巧:
1、可以帮助孩子拿一些路上需要而不必带进考场的东西,比如伞、饮料等。
2、万一发生堵车、落东西等突发事件,可以帮助孩子及时正确地加以处理。
3、如果考场离家很远,中午可以帮助孩子找到合适的就餐地点和休息场所。
4、可以和孩子进行必要的交流,帮他(她)减轻心理压力。
5、不要孩子一出考场就问他考得怎么样,这会加深孩子的烦躁和不安感。
6、切记不要告诉孩子你已在场外得到的正确答案,也不要对孩子说诸如“人家说那道题那样答更贴切”的话,此时这一切对他毫无帮助,反会加重他的负担。
7、注意聆听孩子的话,仔细观察他的反应,及时给予鼓励和劝慰。要知道,这个时候只有鼓励才是有意义的。
8、尽量少跟孩子说话,以免他(她)心绪烦躁或分散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