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劝退“差生”对教育精神的三重戕害

--------------------------------------------------------------------------------
点击次数:3450  发布时间:2008-5-12 11:20:22

 

中考在即,正当经历九年“寒窗”的初三年级学生为最后的冲刺做准备时,河北省石家庄市一所中学初三毕业班的多名学生,却成了班主任老师的“劝退”对象, 而劝退的原因并非这些学生违反了哪条校规校纪,只是最近摸底考试“成绩靠后”。在老师三番五次的“劝说”下,如今该校20余名学生或退学在家,或转至其他学校,剩下在劝退之列却坚持不走的学生每天都要遭遇老师的“冷脸”。(《法制日报》5月11日)

其实,地球人都知道,学校要劝退这些所谓的差生的原因----无非是提高升学率。正如当地一位在教育系统工作了解内情的人士称:“升学率与学校的名气及家长和社会的关注度等紧密相连,而这些最终都与学校教师的收入紧密挂钩。说到底,是在学校利益和教师个人利益这双‘看不见’的巨手的双重推动下,将成绩较差的学生‘推出了’中考考场。”

这让我们再次对于应试教育提出深刻的反思。教育首要之义是让人得到全面的素质提高,让人能在充分发挥其特长,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然而,在应试教育之下,高考成为了指挥棒,教育成为了考试,成为了试卷上的分数,最后在教师眼中又变为了升学率。于是,便有了学校与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便不择手段将那些所谓的“差生”劝退的做法,在石家庄市这起事件中,应试教育是“罪魁祸首”,应试教育扭曲了教育为人身心提供全面发展的本质,让学生沦为考试的机器。

但是,应试教育我们抨击了很久,“素质教育”口号也喊了多年,但我们在没有摸索出更好的替代办法之下,我们也许不得不依赖于应试教育。然而,应试教育并不必然会导致劝退“差生”事件,我们更应当批判的是教师的职业道德的沦丧。教育的另外一个精神就在于公平,以公平与公正来对待每一位学子,即使在应试教育之下,也要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教师要公平地为每一位学生提高受教育的机会,何况初中教育还是义务教育。石家庄市第22中学是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并自我标榜“使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需要和谐统一,让人人都得到发展”是学校的教育理念,却如此公然践踏教育公平,是为对教育精神的沉重的打击。

劝退“差生”事件对于教育精神最为沉重的打击,就是根本颠覆了教育的诚信理念。教师不仅是要传授学生以知识,更重要是要言传身教,传授做人处世的道理,所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诚如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学校和教师为了“创造”一个高升学率的名次,为了在教育主管部门和家长面前更有面子、吸引更多的学生入学,不惜以劝退“差生”的方式来提高所谓的“升学率”,这种欺世盗名的做法不仅损害了那些所谓“差生”的合法权利,也给所有的留下来的能升入高校的学生以一种示范,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如此,我们的学校能培养出表里如一的栋梁之才。

所以,对于劝退“差生”事件,不仅是要查处这些违法违纪的学校和教师的,要重要的是反思当今中国的教育精神的沦丧;不仅反思应试教育对于教育精神带来的巨大戕害,更要反思教育行政化、教育市场化等等体制给教育精神带来危害。

 


—— 信息源自:中国网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