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 点击次数:4842 发布时间:2008-5-7 10:07:04 “海尔来招工那天,我们正在车间实习,他们一眼就看中了我,说我技能扎实。” 2004年进入平度市职教中心机电专业学习的刘杰,现在每月工资都在1200元以上,让村里人羡慕不已。近日,平度劳动部门作了一下统计:去年像刘杰这样以职业教育作为成功跳板的农民子弟有4000多人。 在平度落地生花的“双元制”是目前世界上最为成功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之一,被誉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这是一种以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工人、技术农民为目标,以实践为核心,以企业为重点的世界上最为成功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之一。自1991年开始引进德国“双元制”办学模式以来,该市实施“双元制”的专业已由1991年的3个增加到15个,85%的专业借鉴了这一模式,相关专业年招生能力由288人增加到2500多人,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被德方专家誉为“德国的职教之花开放在平度的田野上”。目前“双元制”项目培养的5400多名毕业生均被海尔、海信、三莹、华东葡萄酒厂、台湾东泰农产有限公司、大华农产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录用,85%以上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也成为全市招商引资的重要吸引因素,海尔、海信、统一、韩国LG等上百家国内外大型企业前来投资建厂。 为促进全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近年来,平度适应新兴产业的发展,先后增设了数控技术、食品工艺、国际商务等18个专业,将原农学专业改为农牧技术工程,在果林专业中增加了果酒酿造、果品加工等内容,全市职业学校设置专业60多个,基本覆盖了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同时将专业作为产业来运作,先后办起畜牧养殖教学实验场、果品加工厂、服装厂、汽修厂和机械加工厂,以职业学校的基地效应,有效拉动了全市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职教中心畜牧养殖教学实验场投产以来,带动了全市奶牛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全市86%的奶牛养殖业人员接受过学校的专业培训,全市奶牛由1998年的不足50头增加到10000多头,迅速形成规模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仅玉米秸秆再利用一项,每年就为当地农民增收290多万元。果酒酿造业在学校果品加工厂的带动下,工厂由1995年的1家增加到65家。全市仅畜牧养殖业和果酒酿造业年生产总值就达1.2亿元,年创利润4200多万元,逐步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技术。为尽快将先进科技送到农民手中,全市实行职成教育一体化发展战略,按照“搞好一个试验,开发一个项目,致富一方百姓”的思路,以成教“三园”(科技园、试验园、示范园)基地为依托,上挂科研院所,下联农户,加快了新技术、新项目的试验、示范和推广服务,逐步成为农村新型产业开发的“排头兵”。蓼兰镇成教中心从天津蔬菜研究所和青岛农科所引进“绿丰”黄瓜、丰香、弗吉尼亚草莓等新品种,在基地内试验成功后进行大田种植推广,为农民增收1200余万元。据该市教体局负责同志介绍,这两年全市职成学校共开展科技试验项目200多个,建立科技示范项目65个,其中20项科研项目在全市推广,直接或间接为农民增收1亿多元。在此基础上,他们还以平度市职业学校职业介绍所为依托,健全劳务培训和输出网络,与许多适合农民就业的企业建立广泛联系,签定用人协议,对长短期外出务工人员适时开展各类培训,安排相应工作,在农村富余劳动力和用人单位之间架起了一座供需及时的“桥梁”。
—— 信息源自:人民网青岛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