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俞群
案例
小华是某重点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从一年级至三年级,小华一直是一个乖巧听话的孩子。她是班上的优等生,不仅各门功课名列前茅,而且表现积极活跃,深得老师们的喜爱,在家读书学习也从不需要大人操心。但上四年级以后,小华上学的路上有了一个伴——妹妹阿彤。同时,小华感觉到学习越来越吃力,作业怎么那么难?怎么老写不完?考试成绩越来越差, 成绩单上“优秀”越来越少了。小华发现家人更喜欢阿彤,而且阿彤也处处表现不错。父母经常表扬阿彤,而对小华常常是责备,说她不如妹妹,小华也越来越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妹妹。
妹妹怎么学习那么好?噢,是我笨,我比妹妹差,我学习不好,你们都喜欢妹妹,你们不喜欢我,为什么,为什么?小华开始与父母顶嘴,妒忌妹妹,甚至倒在地上大哭大闹。父母看着女儿在地毯上来回打滚,看着地上乱扔着课本、摔得乱七八糟的凳子,父母想不通:原本乖巧的女儿怎么变得如此暴躁呢?是不是孩子精神有问题呢?奶奶忧心地带小华去精神卫生中心检查,小华也服了不少镇静药,却依然如故。或许小华是有心病吧?父亲决定向心理咨询师求助。
咨询室中,小华紧紧地拉着奶奶的手臂,她的父母与女儿隔桌而坐,一会儿,父亲站起来,走到女儿的旁边,紧挨女儿坐下来。
从进一步的面谈中,咨询师了解到,小华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大家庭,大家都很疼她。她是祖父母的宝贝,是父母的希望。但小华6个月时,父母双双去美国求学,小华由祖父母抚养。当呀呀学语的小华开始喊“奶奶”,蹒跚的步履开始扑向爷爷的时候,两岁的小华又被送到美国父母家里。在美国,家庭环境是陌生的,父母对于两岁的小华也是陌生的。而且,父母身边还有一个婴儿——妹妹阿彤。妹妹占去了全家人的注意。小华7岁时,随全家人又回到中国上小学。
在开始阶段的咨询过程中,咨询师还看到一个细节,有一次,小华向奶奶炫耀自己手中的水葫芦草,奶奶显得不感兴趣。小华就生气了,她狂暴地把手中的水葫芦草撕成一条一条的,然后硬让奶奶伸出手去摸。可见小华在奶奶身边是很任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