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教育局近日印发的2008年高中招生工作文件中出现了一条特殊的加分规定:“深圳金融高管的子女中考可加10分优先投档”。这项“优惠政策”乍一看,只不过是中考、高考各种加分规定中出了一个新花样而已,然而细究不难发现,这项规定是“特权”与歧视的表现,是教育公平减了分的最好明证。
给金融高管的子女加十分并优先投档,因为“显赫”的父母而加分,这是一种特权的表现。有句话叫“母凭子贵”,说母亲可以凭借儿子而显贵。深圳市这项加分新政策却让我们感到了真实的“子凭父贵”,子女因为拥有一个金融高管的父母而在中考中显贵、优先起来。这与古代的“母凭子贵”如出一辙,是一种落后腐朽思想的体现,更谈不上什么教育的公平公正了。
学生凭借自身努力,因出众、优秀的能力在考试中取得加分的优势,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间接证明,以及对个人努力的变相奖励。然而如果仅凭自己显赫的出身,就能取得加分的优惠,那么对于那些经过自身努力获得加分的学生是否公平呢?更不用提那些什么也没有的“裸考生”了,教育考试中的公平原则也就大打折扣了。另外,不用努力就能得到加分从而在考试中占有10分或更多的优势,会在学生中形成一种错误的认识,即拥有显赫的身世,有个“好爸爸”比努力更重要,从而对学生造成误导。
从某种意义上说,考试分数是反映学生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有人也许会说,“才加了十分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孰不知,在竞争激烈的中考、高考中,一分就可能挤掉上千人,十分就可能挤掉几万人。有多少学生因为一分之差而与心目中的名校失之交臂,有多少家庭因为一分之差梦碎考场。
深圳金融高管的子女人数加起来并不多,给这些高管子女加上十分,可能在深圳中考中不会引起多大的涟漪。但深圳市的教育部门却说,这项加分规定是为了留住金融机构的人才,并且此举在深圳已实行了多年。留住金融高管的子女就能留住人才,这一逻辑哪里说得通?要想留住人才,可以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让他们真正的喜欢这个地方,喜欢留在这个城市,这跟他们子女中考没有半点关系。
福建漳州为纳税大户的子女加二十分的事件刚刚平息,深圳金融机构高管的子女加分事件又掀风波。出身、家世、地位……成了手上所谓的王牌。这些事件都表明,我国教育招生政策存在着某些漏洞与不足,考试的公平原则被视而不见,考试的初衷也已经被扭曲。要实现教育公平,建立和谐的考试和谐的社会,就应该公平公正的原则下重新诠释招生加分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