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创新 集中教学面面观

--------------------------------------------------------------------------------
点击次数:3686  发布时间:2008-4-22 10:39:02

 

“我们班60多个同学,分别来自8个培养单位,除了中科院研究生院直属院系外,还有中科院南海所、国家海洋局第一研究所、第二研究所、分析中心、预报中心以及河南大学。从哈尔滨到广州、从上海到乌鲁木齐,天南海北都有我们的同学。”

谭静强,这位中科院研究生院地球科学院2006级研究生,今年研二,操着浓重的湖南口音与记者谈起在中科院一年多的学习经历时,自豪与兴奋溢于言表。“第一年的集中教学对学术交流是有很大帮助的。”

与普通高校的培养模式不同,中科院研究生院采取的是“两段式”教学模式,即研究生一年级在集中教学园区、各教育基地进行课程学习,二年级后主要跟随导师在各研究所的科研实践中进行课题研究和完成学位论文。在集中学习阶段,分为秋季学期、春季学期和夏季学期,学生既要打好专业课、基础课的扎实功底,又要不断培养和提高自己从事科研的基本能力,从而为下一步从事前沿研究工作并完成学位论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按需设课 大师授课

中科院研究生院强大的师资力量是这里得天独厚的优势。一万余名科研一线的研究人员直接参与研究生的教学和培养工作,其中有300多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3000余位博士生导师。在此基础上,还注重整合国内外高校的优秀教师资源。在中科院研究生院的讲台上,每天闪现着院士们授课的身影。

谭静强对此体会很深。他说,“这里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我们地学院对应的培养单位有几十位院士,我们经常能够亲耳聆听大师的教导。我听过丁仲礼院士讲刘东生院士的人生,他们的经历和科研方法,对我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这么多院士授课,是与日益增多的参加集中学习的学生需求密不可分的,这又对课程设置提出了客观要求。数据显示,2007~2008学年在北京集中教学园区学习的一年级全日制硕士生4524人,比上年增长了3.6%,这些学生的学科专业涉及43个一级学科,分别来自90个培养单位。另外,该学年有来自65个培养单位的2000多名博士生参加了公共必修课程的学习,430名左右的博士生选修了专业课程。学生数量多、来源分散的现状,使得课程设置是否科学、是否能够覆盖一级学科所含专业、是否与该学科国际发展趋势相一致、是否考虑了交叉学科的需要、课程种类是否合理等问题接踵而至。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