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学校总务后勤管理的思考与探索

--------------------------------------------------------------------------------
点击次数:3293  发布时间:2008-4-9 10:00:41

 一、总务后勤与教学一线
    人们通常认为,校园内教学工作是中心,是一线,总务是后勤,服从于服务于教学。这种观点确有一定道理,但也形成如下影响:人为地将学校工作分出主次,导致一线教师心理上的优越和总务人员心理上的自卑;导致总务人员习惯于消极等待,听命于人,工作缺乏主动性、计划性和创造性;导致总务人员工作业绩难以显现,缺乏成就感,易于职业倦怠。
    其实,总务后勤和教育教学都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相辅相成,协同作用。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二、总务工作的效益与管理
    教学质量的提高要靠总务后勤的支撑,而总务工作效益的提升在于管理,这是不争的事实。
    我校制定了倡导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的总务人员守则,制定了与总务人员(包括职员、临时人员)利益挂钩的考核细则,落实了工作区域、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和检查目标。
    如果说教学工作的主战场是课堂,那么,总务工作的主阵地是整个校园。迈出办公室,勤于转校园,善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是检验总务人员敬业态度和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
    因工作特点,总务部门较多接触财和物,教育他们廉洁自律,厉行节约,就显得尤其重要。行之有效的方法大致有三。一、加强教育,适时提醒,提高人员素质和主人翁意识;二、创设制度环境,让制度规范行为;三、或公示,或集体讨论,或邀请各方代表参与决策,阳光操作,增大透明度。
    如我校送餐单位的确定、“悟墨”碑廊和“听泉”亭建设单位的确定、教室钢门制作单位的确定均采用招标或议标形式;我校积极改革传统的不甚完善的请购、批报程序;对全体教师进行财务知识培训,以提高总务管理水平,把好财务关口。
    三、后勤服务与育人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提倡总务部门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但实际情况却往往是总务人员勤于服务,致力管理,却疏于育人。个中原因多种多样:或受传统影响,或受学历、知识水平限制,但最为重要的是观念问题。
    其实总务部门在教育培养学生方面(包括德智体美劳诸育)有独特的视角,有其他部门难以企及的优势,是大有作为的,非常值得探索和尝试。
    如校园维修工作为爱护公物教育提供了鲜活素材;餐饮服务为珍惜粮食提供了教育情境;花木维护、鱼塘管理为学生提供了观察研究花鸟虫鱼生长规律的场所;消防泵房、消防器材的定期维护检修可以帮助同学们树立安全意识,掌握消防技能……
    总务人员因其工作特点,较多地接触自然,接触社会,长于动手,长于社交,有较为宽泛的知识面和阅历,一专多能,是校园中不可忽视的一股教育力量,应努力帮助他们强化教育意识,提高育人能力和育人艺术。让总务人员参与育人,恰能与现时重理论、轻实践,重智轻德的教育形成互补,提高教育效能。
    四、总务人员的激励与成长
    各级各类的教学比武、论文大赛为教师提供了展示舞台;一年一度的职称评定让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认可;教坛新秀、中青年骨干、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等称号的授予让教师的职业生涯充满追求。
    总务工作繁杂琐碎,常常不为人知,其价值和绩效或难以显现,或滞后显现,或要通过其他部门以及其他教师、学生显现,往往“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因此很多人常常不愿意做。
    我们认为,人的管理首先是人心管理,在于激发人的潜能。总务人员在感情上有被尊重、信任和理解的需要,在事业上有被重视、承认和成功及成就的需要。管理的目的不是将人管死,而应将人管活,激发总务人员的内在需求,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并将自身价值定位与学校群体价值取向趋同,这便是管理者所期望的“同频共振”现象。
    我们在制定总务人员规章时,既要有规范性、约束性条款,更应有激励性措施。员工们看重日常工作为之带来的经济收益,但更看重总务工作为之带来的胜任感、成功感和成就感。我们认为对总务人员实施目标激励、岗位激励、信任激励、荣誉激励和情感激励,更能激发其工作热情,发掘其潜能,提高总务工作效率,并促进其专业成长。因为,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人的自我实现才是人的最高需求。

 

 


—— 信息源自:中国教师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