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靖国神社将成“爱国教育基地”

--------------------------------------------------------------------------------
点击次数:3777  发布时间:2008-4-1 10:10:23

  


日本男子身穿日本旧式军服,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路透社

日本解除中小学生集体参观禁令

    “中小学集体参拜靖国神社”禁令早已名存实亡,日本文部省最高官员终于捅破了这层窗户纸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秦帆发自东京 “关于禁止国立中小学组织学生以‘礼拜目的’参观靖国神社的禁令已经失效了。”
    3月27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大臣渡海纪三朗在参议院文教科学委员会上,回答议员卫藤成一提问时颇为直截了当。其实,这句话文部省已经憋了很久。

禁令始于美军占领时代

    “那个禁令是在战后特殊情况下制定的,现在没有理由把靖国神社、护国神社等和其他神社区别对待。”文部大臣渡海纪三朗说。
    1945年,日本战败后进入被占领时期。同年12月15日,联合国军总司令部为了排除日本国内的军国主义,废除国家神道,向日本政府发去“神道指令”备忘录——“应禁止对国家神道以及神社神道的保障、支援、保全、监督和宣传”。根据“神道指令”的要求,旧文部省于1948年7月发布“教科书局长通知”,全面禁止国立、公立中小学主办参观神社寺庙教会等学生集体活动。
    由于担心这一通知的“打击面过大”,1949年10月,旧文部省发布“关于中小学教育对宗教的处理办法”的事务次官通知,禁止以“礼拜目的”、但允许在修学旅游中以“了解文化为目的”,对神社寺庙等宗教设施进行参观。可通知特别说明,“学校不能组织学生参观供奉战死者的靖国神社和护国神社”。

解禁意在“强化爱国教育”

    日本结束被占领时期后,很多曾经下达的通知都延续下来。所以教育界一些人士至今认为这条禁令仍然有效。东京教育委员会在其网站公布的2006年3月9日的例会记录明确写道:“根据1949年旧文部省发布的规定,我们将在确保宗教中立的基础上开展教育活动。”
    但是,《产经新闻》在3月13日的报道中援引文部省相关人士的话,“我们认为那个禁令失效了,但不会主动宣布,除非有人来问。”
    3月28日,日本所有大报无一例外地在头版刊登了“日本文部省未经充分讨论突然修改‘小学新学习指导要领’,加入爱国心养成”的报道。文部省除了在学习指导要领中明确指出,要指导学生唱国歌《君之代》之外,还在道德教育目标中增加了“爱国心”的内容。
    由于是“重磅新闻”,各报一般都会在后面的社会版等版面上增加具体解说。《产经新闻》的“解说”选择了文部大臣在前一天会议上的“禁令已经失效”。“禁令失效”与“强化爱国教育”之间的关系不言而喻。一些反对此类教育改革的人士则认为,这是“通过行政强制手段在教育领域推动社会右倾化”。

“孩子集体参拜很可怕”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父母和长辈还不知道禁令已经失效。一位60岁左右的老人告诉记者,他们的孩子现在已经三四十岁,那个时代的小学、中学都没有集体参观过神社。“虽然禁令失效了,但是如果有学校敢带学生集体参拜靖国神社的话,一定会引起轩然大波。那些思想会给孩子们造成很大影响,很可怕。孩子们看到靖国神社的游就馆里面展示的战斗机和军刀,潜意识里会崇拜那些军人,并且对战争有亲切感。但很多事实孩子们不知道,比如他们的‘偶像’在邻国的战场上都做过什么。”
    记者也曾多次去靖国神社采访,在游就馆内的留言本上曾看到十几岁中学生的留言,他是和同学结伴来的,“我看了这里的展览后,为军人们为国捐躯的精神而感动。我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国家反对我们参拜,但我希望今后大家都来参拜靖国神社。”
    今天,靖国神社会否成为一些中小学新的“爱国教育基地”?也许只有宣布“集体参观禁令失效”的人最清楚。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