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全国高考文综合篇解读 历史变化大地理略调整

--------------------------------------------------------------------------------
点击次数:3448  发布时间:2008-3-31 9:56:15

 2008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刚刚出炉,许多考生和家长纷纷给本报打来电话咨询今年高考有哪些新变化。

  近日,记者对哈三中高三学年把关教师进行了采访,请他们分析今年高考大纲,为考生明确高考方向。

  政治:

  关注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点

  解读教师:

  哈三中政治高三备课组长张丽

  对比2007年政治学科的考试大纲,2008年考纲总体没有变化。考生应关注文综合地理和历史的变化。文综合是一个整体,考生应从地理和历史的一些考点变化中分析能否与政治学科有内在的知识联系。考生应注重考纲中对本学科的考核目标和要求,文综合中有四大“考核目标”: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考生应利用考纲把考点知识点联系起来,政治学科的考点分布是:经济学科共57个考点,哲学常识四大部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人生观价值观共65个考点,政治常识44个考点,还有年度间(2007年4月至2008年3月)党和国家(国内外)长效性的热点。

  考生可对照考点带动教材知识点,对照考点构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按照每个知识点过一下教材,一个个地思考,之后再找这个学科特有的重点。

  地理:

  删除“世界粮食问题”考点

  解读教师:

  哈三中高三地理备课组长张丽英

  今年的地理高考大纲考点略有调整:在“陆地”的考点中,表述为“陆地的组成要素及其运动”,而去年的表述为“陆地的组成要素和地壳的变动”。“陆地的运动”要比“地壳的变动”内容广,实际上是扩大了考点内容,考生不仅要掌握地壳的变动,还应掌握地壳物质循环、生物和水的循环运动。

  “陆地资源和地质灾害”考点中,要掌握“人类对陆地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去年则简单表述为“资源问题”。这一调整充分切合了当今世界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这一热点,从中也衍生出可持续发展的话题,考点更为明晰,考生的复习也更具针对性。今年的考纲列出了“中国主要陆地资源的特点”这一考点,去年的表述为“中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调整缩小了考查范围,而对中国近海的海底矿藏资源和海洋空间资源没有做要求。

  删除“世界粮食问题,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考点,新教材数年前就删除了这一内容,近年来的高考也未考到这一考点。

  历史:

  突出对文明史的考查

  解析教师:

  哈三中高三历史备课组长孙晓杰

  今年历史考纲与往年相比,变化非常明显,尤其在增加知识点部分。

  删减部分:古代均田制度;太平天国北伐和西征;苏联的建立。

  增加部分:井田制;夏商周的社会经济;两汉刺史制度;两汉与越南的关系;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农业的恢复发展与南北方社会生活;唐朝的府兵制和募兵制;隋唐社会生活;北宋庆历新政;宋元史学;明朝中后期政局和明末农民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原因、天京变乱与重建领导核心、太平天国的防御战;洋务运动的效果;戊戌变法的背景和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北京政变,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国民革命时期工农运动的发展;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文革背景,全面夺权和二月抗争,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和干部下放;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苏维埃政权的巩固;战后亚洲人民民主国家;“韩国和新加坡经济的发展”扩展为“东亚和东南亚各国经济的发展”等。

  增加刺史制、府兵制和募兵制等是突出对制度文明的考查;增加夏商周社会经济、南北朝与隋唐社会生活是突出对物质文明的考查;增加中国近代几次论战是突出对精神文明的考查。增加对中国古代、近代农民战争和解放区土改的考查,表示主流思想不回避社会问题,体现出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人文理念。增加“洋务运动的效果”和“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提高清政府自救运动客观上促进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积极作用。

  考生最后复习时要按照考纲规定全面、详细、具体的落实知识点;要充分领会考纲的隐性要求,准确掌握知识的理解程度,尤其是新增部分。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