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信息化建设,优化信息资源环境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必要手段之一。作为重点院校,燕山大学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注重健全组织结构,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加强网络基础建设,建立信息资源数据库,拓宽信息畅通渠道,在本校的电子校务、教学科研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还通过建设部级科技查新站及CALIS河北省文献服务中心,面向本地区高校和社会提供信息资源共享,为本区域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在高等院校的信息化建设方面探索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运作模式。
燕山大学校长刘宏民
一、燕山大学概况
燕山大学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始建于1920年。195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型机械系及相关专业成建制迁至工业重镇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组建了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型机械学院。1960年独立办学,定名为东北重型机械学院。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1985年至1997年学校整体南迁秦皇岛市。1997年1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燕山大学。1998年,由原机械工业部划到河北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河北省管理为主。
学校占地面积5000余亩,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2700人,其中专职教师近1700人,教师中教授309人(含博士生导师101人),副教授363人。学校现设有18个学院和1个校管系,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近37000人。
学校现设有5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5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专业;有1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0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专业,14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领域和MPA、MBA专业学位授予权;有60个本科专业,已呈现出以工为主,文、理、经、管、法、教等多学科并举的学科格局。
学校设有5个国家重点学科和11个省级重点学科;有“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极端条件下机械结构和材料学”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轧制设备及成套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1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学校在重型机械成套设备研制、并联式机器人理论及技术、流体传动及电液伺服控制技术、精密塑性成型技术及设备、大型锻件热处理技术、大块非晶制备技术、亚稳材料科学与技术、工业自动化控制理论与技术等研究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1996年以来,学校连续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3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承担“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0余项。1999年,学校在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燕山大学科技园。2003年9月,燕山大学科技园被科技部、教育部批准为国家大学科技园,成为当时全国34家国家大学科技园之一。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合作,先后与英国、美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乌克兰、爱尔兰、韩国及日本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2007年8月,学校在美国托力多大学建立了分院———海外汉语教学中心(托力多学院),提高了学校的国际知名度,拓展了国际发展空间。
二、学校近年来信息化建设成就
20世纪90年代,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和信息化浪潮的兴起,我国加快了信息化建设,2007年,河北省制订了《河北省教育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