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国学基本教材》(新华出版社出版)理解和体会儒家文化的精神的现代意义,这方面对我们极具启发。”近日,厦门大学教授谢泳一篇题为《打开中学语文教学的新思路》的博客文章,引起了网友的热议。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赵丕杰表示,应当古人的归古人,现代的归现代。
谢泳:我只是提出了一个思路
谢泳在博文中称,“台湾《国学基本教材》,就内容而言并不新鲜,不过我们常说的四书而已,但创新处在于试图把经典与当下社会经验沟通的努力。中国大陆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明显失误是只把中国传统文化停留在技术层面理解,在流行的中国大陆语文教材中,到现在也不过是把文言文的简单识读,看成是最重要的教学任务,而对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却极少注意,特别是对儒家经典的正面评价,也是近几年才取得共识。”“它的一个最大优点不光是让学生识读文言,而是理解和体会儒家文化的精神,特别是这种精神的现代意义。”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谢泳表示,自己写这篇书评只是对语文教材改革提出了一个思路。“传授给中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必需奠基于符合现代观念的自由、民主、法治等基础之上。像用等级制确定下来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等糟粕,就应该坚决摒弃。当然,具体到实践操作,就应该谨慎。”
赵丕杰:不能生拉硬拽
谢泳的博文发表后迅速引起了网友关注,网上留言达到近300条。有网友表示,“全力支持这种观点,孩子们经过经典的教育,不仅对各门功课的理解更能融会贯通,他们的人生也会幸福快乐。”署名锦华的网友认为,“可以考虑在语文课本中增加古典文学所占的比重,但不能完全复古。”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赵丕杰曾在中学任教并批改过高考试卷。他认为,“中学语文教材应该改革,台湾的经验我们可以借鉴参考。我没看到这套教材。但是,我作为搞古汉语的,特别反对将古人的思想跟当前的一些东西生拉硬拽,机械甚至有些庸俗地联系到一起。介绍古人作品的时候,如实地还其本来面目就可以了。给中学生学的东西要有定论,不能是一家之言。”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还不知道此事,拒绝作出回应。